第20章 若是英雄,怎能不上厕所(1 / 2)

那猪圈用土墙围成。而茅厕则用了土木结合的方式搭建。

整体建造的规矩严整,就连顶上的茅草都码的较为整齐。

看的出,建茅厕的领头流民是个讲究人。他竟然还分了男女。虽然现在女丁专门分区管理,用不上他的设计。

不过刘耀颇为感兴趣。这男女是用什么标识的呢?

台阶和坡道。

厕所在“二楼”,那人必定要经过竖向交通,在这里做区别,不会被不知情的人忽视。

男厕用台阶,女厕用坡道。乃是暗含了阴阳学说。

一阵观摩下来,刘耀突然来了感觉。说实话,自己前世玩五年了,还真没用过这种。

身为领主,身为数里之宰、一方之主、千余流民的父母官,有事,他要冲到最前面!新厕亦如是!

刘耀拾阶而行,宽衣解带,虎据其上,荣登宝位。

这一下,他才发觉这厕所的细节。方才他将外衣挂到钩子上时,就感叹过心细了。

现在他右手边的墙上,正有一个竹篮,里面放着整齐的厕筹。刚好,伸手可及。

刘耀取出几支观察。那些厕筹长短近乎一致,边缘光滑,显然打磨了许久毛边。端头还磨成了圆弧形,没有棱角。

这叫什么?这就叫流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啊。建个茅厕都如此用心,足可见他们多想过上好日子了。

刘耀一心二用的感慨道,感受到了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与此同时。

他酣畅淋漓的回馈着养育了他的大自然,深刻参与了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并为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抬起头,恰好能看见外面的风景。那通风窗洞口的高度设计的刚刚好。

低头是猪圈,近处是青草,远处是河滨。泥土与草木的芳泽轻抚着他。

本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灵魂共鸣的神圣时刻,但刘耀总感觉到缺了什么。

猪圈里没有猪。

这是他的失职,刘耀检讨着自己。同时结束了这次影响深远的伟大工程。

不过他没有用厕筹。他怕自己经受不住那跨越近两千年的岁月洗礼。

他用的是麻布,材料来自他一直用不上的新手礼包服装。是的,他是败家子。

粗糙生硬的纤维触感。让刘耀痛心疾首,深切感受到了大汉子民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英雄,要有金戈铁马,要有雄节伟志,要有青史留名,也要有吃喝拉撒。

若是英雄,怎能不上厕所?如厕,有甚么不便言说的?

若有豪杰为伴,哪怕是茅房甜蜜双排,那也是不拘小节的洒脱不羁。丝毫不会妨碍刘耀与其指点江山,畅谈凌云之志。

堂堂汉武大帝,便常在出恭时召见大将军卫青。

讲话,你得听着;有味,你得闻着。这就是他老刘家祖传的英雄气概!

这次如厕,让刘耀感受到了责任。敲定了购买猪崽的计划,还发现了一名贤才。

“指挥建造那个茅厕的是谁?让他来见我。”

刘耀对神色奇怪的赵机吩咐道。

不多时,一名三四十岁左右的流民跑了过来。他头发稀疏,只得草草的包个头巾,胡须倒是浓密。

他擦擦脑门的汗水,对刘耀作揖问好。

“小人胡禄寿,见过刘君。”

黝黑的面庞中,透露着紧张不安。

后世人对东汉三国时期人名的印象,多是单名双字。但这其实是一种幸存者偏差。这种认知来自史书记载。

但如果去查阅出土石碑,就会发现双字名何其多。不过他们大多是工匠、农民等社会底层。

刘耀冲他笑了笑,想让他放松些。可倒起了反效果。

跟真正的世家大族比起来,颍阴刘氏就是一地方县城的土财主。但在胡禄寿这样的匠人看来,刘耀就是大地主,大官人家的大公子哥。

“刘君,可是小人建的茅厕用着不合意?”

“可小人……小人是按照乡里最好的建的啊。”

[基于你的身份、名望与等级,你获得了以下信息。]

【信息栏】

姓名:胡禄寿

资质:四阶(成长期中)

名望:闻名乡里·138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