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口诛笔伐,楚有奇鸟(1 / 2)

刘耀不理会气急攻心,脸色如同生猪肝一样的辛汪。转而面向上首的荀衢,当面打小报告。

“师傅。辛汪有违经馆教令,请笞其五十。”

辛汪顿时瞪大了眼睛,五十戒尺?你小子想要我狗……老命啊?

方才一直老神自在的荀衢,终于抬了抬眼皮,一脸乏味的问道。

“此话怎讲?”

“回师傅。辛汪妄论圣上旨意,视君令如无物,不尊皇命。此为不忠。”

“师傅曾教过的尚书有云。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要亲近百姓,而不能轻视、看低他们。方才辛汪却口口声声的将百姓唤作贱民。有违师尊教诲。此为不孝。”

“百姓劳苦最多,而粮食却多在豪强手中。以至于无一粟以果腹,只得流落他乡。城外哀鸿遍野,饿殍无数。而辛汪锦衣玉食,不知同情感恩,却反倒自鸣得意。此为不仁。”

“辛汪张嘴闭口便是自家前程,眼里没有半点江山社稷,天下百姓。更以为流民之事,于己无关。此为不义。”

“民惟国本,本固国宁。试若天下之人都如辛汪那般,天下的根基就乱了,而屹立于黔首之上的世家亦将不存。唇亡齿寒的道理,辛汪却不知。此为无智。”

“辛汪受学十余年,民本思想竟一概不知。此为无才。”

“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无智无才之人,竟是经馆弟子,怎能不叫人痛心呢?”

嘴强王者恐怖如斯。众人都不曾想到这番话是刘耀这个痴傻儿说出的。辛汪更是一副猪脑过载的样子。

刚才跟着起哄嘲笑的几人,呆滞的望望刘耀,又看看辛汪。眼神中带着后怕,你惹他干啥。

可惜,荀衢并没有对怎么处罚辛汪的事情作出回应。

当然,刘耀也不在意。

因为荀衢已经开始很感兴趣的审视自己了,就像头一回见到他一样。刘耀就知道,自己的媚眼没有抛到瞎子身上。

“先生。”刘耀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学生斗胆,愿遵陛下旨令,前往郊外开荒建村,为流民寻得活路。”

随后,将刚才震了老爹的那番话,拿出来再用一遍。果不其然,众人又被唬住了,久久无言。

刘耀偷摸打量众人神色。当然主要是在观察“意中人”,荀彧荀攸叔侄。

荀彧是个传统的儒家询询君子,对刘耀的话颇为赞许,从方才起就频频点头,面带微笑。

而荀攸这位低调的大佬,则是捻着胡须若有所思。似乎是对刘耀的这番变化颇为在意。

刘耀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和这俩大帅哥多走动,打好关系。你俩的屁股,我PY定了!

片刻后。荀衢抚着花白的胡子,笑眯眯的问道。

“老朽倒是有一事不解。你既有如此奇才奇志,为何缄默二十余年呢?”

刘耀从容作揖答道。

“楚有奇鸟焉,然不飞不鸣。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闻言,荀衢哧的一下笑出了声,继而爽朗大笑。索性扔下手上的简牍,起身负手而立。

他身材干瘦,一袭深衣就这么松松垮垮的挂在身上。花白的头发也是随意箍在头顶。他坐着的时候,是个瘦到皮包骨头的小老头。

但他一站起来,就是一棵顶着风雪挺立的枯松。让人望而生畏。此刻,枯松伸出一条枝桠指点着刘耀。

“哼!你小子,真是大言不惭,还敢自比于楚庄王。”

虽然是教训,但他嘴角的弧度还是出卖了内心的真实想法。

“也罢!你既然在我门下受学多年,我便是帮你一帮,又有何妨?”

“丈夫立功名,无非是功和名罢。这名,我给你。不日后,颍阴再无刘氏痴儿,只有一鸣惊人刘玄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