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刘慧英256(1 / 2)

  从这里找不到参照,王青青只能亲自去弄懂里面的技术了。

  好在她这些年机械制造课程一直没有落下,机械素养一流,通过生产线上的各项数据,大概能推算一些东西。

  然后在系统里面的实验室里,推演几次就把核心关键搞给出来了。

  现在的产线,前端的材料准备车间和化学反应发生室,都是完全人工进行的。

  这两个地方,王青青不准备改动,材料的好坏和化学反应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后面产品的成败。

  必须得有经验的员工盯着。

  接下来就是粗虑、提纯,这两个环节原来也是人工操作的,十分考验工人的技术水平。

  厂子里积年的老师傅,基本都在这两个车间工作。

  而产品之所以产能低下,这个环节效率低是主要原因。

  毕竟就靠那几个师傅,一天真的干不了那么多活儿。

  王青青优化的重点就在这个环节,如果能在粗虑和提纯环节里,添加相应机器代替人工,这速度就提上去了。

  至于原来负责的老师傅们,也就不用天天枯燥的重复做着粗虑提纯了,只需要盯着机器,保证机器正常运行就行了。

  粗虑提纯机器倒是不难解决,京市就有生产这些生物器械的厂子,难的是把两个机器组装起来的同时,还能跟后面的环节连上。

  王青青拿起铅笔,在这里打了个问号,等明天去器械厂看过型号之后,再弄这一趴。

  后面就是杀菌灌装环节,这里完全可以用机器替代,不仅能保证效率,还能让产品更大程度的保持了天然无污染。

  这一套机器整个制造出来,是非常庞大的。

  幸好原来的产线有很大一部分,是能填进去继续使用的,不然这工作量太大,真正制造出来投入使用用时太久,非常耽误事儿。

  有了思路,王青青这设计图纸画的很顺利,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初稿。

  系统评估图纸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实际运用。

  不过,真想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还得再让其他懂行的人看看。

  这理论的东西要想落地,中间修修改改是难免的。

  想到这儿,她给顾老拨了一个电话。

  “喂,谁呀?” 对面传来老头气急败坏的声音。

  王青青一听就知道他准是又在白老那儿受气了。

  也只有白老能把他惹毛。

  不过,王青青装作不知道,“顾老,您明天在科研楼吗?我找您有点事儿。”

  对面顾老不雅的翻了个白眼,王青青这孩子有事儿才找他。

  “哟,大忙人还用的着我这糟老头子啊?” 这酸溜溜委屈的语气,听的王青青头皮都要炸了。

  以前那个冷酷无情的顾老哪里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