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锻炼的重要性969(1 / 2)

经数年研发,他创编出一套“圈小劲捷,紧凑灵巧,势简技繁,术法分明,古朴典雅,端庄洒脱”的新型拳术,后人称为“武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

吴氏太极拳

吴氏太极拳由全佑(字公甫,1834~1902)所创。

全佑,杨氏太极拳名家杨班侯弟子,习练太极拳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他根据自己的练拳感悟,在杨氏小架太极拳的基础上有所修订。全佑之子鉴泉(1870~1942年),又名爱绅,从汉姓吴,自幼秉家学。

民国元年(1912年),吴鉴泉在北京体育研究社教授太极拳,他对家传的太极拳,加以充实和修改。

他去掉重复和跳跃动作,修改定型,自成一家。他形成了一个松静自然,架式紧凑,缓慢连绵,不纵不跳,长于柔化,独具风格的新型拳术,人称“吴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杨班侯—全佑—吴鉴泉

孙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由河北省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人孙禄堂(名福全,1860~1933年)所创。

孙禄堂,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1912年,孙禄堂在北京遇武氏太极拳名家郝为真。

郝为真将自己所习太极拳心得传于孙禄堂。1918年,孙禄堂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家合冶一炉,融会贯通。

其后来革故鼎新,创编了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柔缓圆活,转换轻盈。运动方向变化多样,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的太极拳新套路,自成一家,人称“孙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孙禄堂

和氏太极拳

和氏太极拳由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年)所创。

和兆元,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和兆元在原传拳架的基础上,修改架式中的手法,身法,步法,与姿势等等。

他大大增加技击实用内容,并使架式更顺其自然。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创编了一套集拳架,推手,散手为一体。

它们三者互为检验印证,寓技击,修身,养身于一道,既保持赵堡镇原传太极拳传统,又独具特色的新型太极拳理拳法“代理架”,即和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和兆元

简化拳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