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有旦夕祸福(1 / 2)

走在乐成的街道上,喧闹声陡然传出,牛车、儒生、士子、黔首、商贾小贩都聚集在街道上,倒是看起来颇为熙攘。

但跟董杨从昨夜得来的记忆中得乐成相比,眼下只能算是恢复到黄巾之乱前的二三成罢了。

而且来往行人,不少都佩戴短刀长剑,也有董杨掌管的乐成县尉下的门下游徼人员,在街道上巡逻的身影,显然黄巾之乱的影响还远未消散。

没有去乐成县衙署,董杨直接返回董府,刚进入董府时,董杨停下脚步,转头向着李成还有身后几名尉卒说道,“昨夜各位兄弟辛苦了,这些分润出去,给大家打些酒水肉食!”

“多谢县尉!”

跟在后面的几名尉卒,闻言脸上露出喜色,连忙向着董杨说道,他们这些小吏,可没有朝廷发放固定俸禄,大汉帝国也不管给他们发放钱粮,一般都是由县令、县衙署为他们发放谷物、布帛,但受黄巾影响,哪怕冀州这种天下有名的大州,财政赋税也已经濒临崩溃,下面的小吏过的什么日子可想而知。

董杨回首看了一眼离去的几人,这些尉吏,还有县尉下的门下游徼、门下贼曹等,有多少可用之人,还不好说,但现在,尤其是这种节骨眼上,董杨需要这些人听令才行。

“郎君!”

进入董府后,一名老头立刻迎了上来,他是董家的管事赵安,董家虽还不算豪右大族,比不上同在乐成的刘氏宗亲,还有河间国的鄚县张氏、邢氏、束氏、沐氏等,但也是殷实之家,有自己的田庄,否则当初怎么可能让董家跟雒阳的董太后搭上关系,真以为一句话,就能让董太后就承认河间的这个亲族?!

大汉帝国的田庄,形成于光武帝刘秀时期,刘秀起兵时,他外祖父樊重就是豪右之族,田庄内号称高楼连阁、陂池灌注、秀木成林,田庄内还能放牧养鱼、制作丝麻还有能制作各种器物的工匠,关起门来,就能闭门成市,根本不需要从外界采购什么了。

董家的田庄,肯定比不上樊重的,但也有良田逾百顷,尤其是董杨成为县尉后,还有黄巾之乱的爆发,更是让董家的田庄良田暴涨,甚至不少丁户主动来投成为董家得佃农,以求庇护,他们怕的可不仅是黄巾军,还有苛捐杂税,甚至后者更猛如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朝廷和州郡想要平定黄巾,是需要花费巨额府帑的,但以大汉帝国如今的财政,怎么能顷刻间拿出那么多的钱粮,皇帝、雒阳朝廷大员、士族、豪右也绝不可能出这笔钱,最后只能从天下各州郡的丁户身上,多征收一笔赋税了。

不仅是董家多了田地,河间王刘陔,其它河间豪右甚至名门士族,都是大肆兼并田地。

一场黄巾之乱,让大汉帝国摇摇欲坠,但对于各州郡的豪右大族来说,这场大乱,卸掉了大汉帝国跟雒阳朝廷锁在它们身上的枷锁,豪右大族可以用平叛黄巾贼的名义招募义从部曲,也能够不受限制的开始兼并田地,莫说县令,就是州郡官吏,也开始畏惧于豪强。

“老爷去了田庄!”

管事赵安,边向董杨说道,边让董府的侍女、丫鬟端上水来,让董杨沐浴更衣。

赵安是董家得老人了,跟了董杨之父董平多年,赵安的儿子赵兴,也同样在董家,现在是田庄那边的管事。

沐浴更衣后,董杨来到自己住的院子,院中放着弓、戟矛、刀、剑、棍棒、石锁、石担子等,显然之前的董杨没少在这里舞刀弄棒。

“你守在这里!”

进入房间前,董杨向着身后的李成说道,后者便拄刀,大刀阔斧的站在门前。

对于李成,董杨是放心的,从昨夜记忆中,董杨得知,李成是从幽州边郡,被鲜卑寇边时,又逢灾年,便带着老母,来到了冀州避难。

李成不善言辞,但天生蛮力,擅长角抵,也就是汉代版的相扑,董杨初见李成时,那时候李成刚到乐成,碰到近十来名泼皮诘难索财,李成孤身,但面对一众泼皮,丝毫不落下风,反而是用蛮力跟相扑,将泼皮一一摔飞。

那时候董杨,本就乐于跟游侠义士相交,便结识李乐,为他解围,让他跟老母在乐成县安置下来,李成也自此跟随在董杨左右,等到董杨成了这乐成县尉,李成自然也成了县尉下的尉史。

李成是董杨现在,最信任,最能用的人,原本李成就是从幽州边郡出生,马上功夫员比内地州郡的良家子要好的多,再加上一身蛮力,董杨不知现在大汉那些名将战力如何,但按照董杨原来的记忆,步战时,董杨可以跟李成过招数十个回合,但马战时,董杨在李成手中不敌十个回合,至于李成有没有放水,就……不得而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