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吴王,云南处境43(1 / 2)

“陛下!臣有事启奏!”

就在这时,李善长站起身说道。

老爷子大手一挥,面上带笑:

“讲!”

“陛下前些日子封皇长孙殿下为虞王,并赐谥号为怀,如今看来却是有些不妥…”

谥号是人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的事迹所作出的评价。

当初朱雄英薨了后,朱元璋甚是痛心,这才赐了谥号为怀。

现在朱雄英还好端端的活着,如果还加谥号可就有些诅咒的意味了,很是不吉。

这时候的人是封建的,统治阶级更甚。

“嗯…”朱元璋沉吟片刻,“爱卿觉得应该怎样做?”

“臣认为,陛下应昭告天下,让我大明百姓知虞王殿下得天恩典,死而复生,以免被不怀好意之人利用。”

“当然,如能对虞王另行册封,最好不过…”

昨日朱元璋在谨身殿与李善长商量的其实是看看能不能一步到位,直接进行皇太孙的册封…

毕竟现在不封,等朱雄英十岁也是要封的,还不如现在就做了,马皇后还能开心开心。

但太孙与封王又是不一样。

太孙为第三顺位继承人,与太子地位相等,亦为君,应进行册封大典,普天同庆。

如果仓促进行,少了大典这一步,可就有些…

所以最后商量之下,先改朱雄英的王号,等后面另着礼部筹备大典。

如果朱雄英知道到手的太孙没了,大概一定会亲切的对李善长说:

你人还怪好嘞…

“嗯…”朱元璋背着手在高台上来回踱着步子:“爱卿所言有理,倒是和咱想到一块儿去了,咱也想着应该重新换个王号了。”

话落,朝不远处的朴国昌抬抬手。

只见朴国昌从一个雕龙的花梨木长匣中,拿出一个卷轴。

卷轴呈七彩,应是锦绣制成,中间的连接处的轴柄则是美玉做成,就连不懂玉的见了都会知道,这玉晶莹剔透,必定是一个不多得的宝物。

卷轴打开,大臣不敢起身,仍旧跪着聆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朕登基以来,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绪应鸿续,夙夜兢兢,朕之太子朱标之子,虞王朱雄英,为宗室皇嫡长孙,忠善灵慧,秀敏机谨,天意所属。今,恩宠换号,更虞为吴,封地苏州,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本支万世,与国休戚。

洪武十五年七月初一

钦此!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着朝臣的高呼,龙椅上的朱雄英只觉的脑子不够用了,这是啥情况?好端端的他咋忽然间成了吴王嘞?这不是后来朱允熥的王号吗?现在成自己的了?

他这时候是不是应该跪下磕一个,谢谢恩典?

虞和吴两个王号可以说都是尊贵至极,但吴字更有意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