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蒙山行(1 / 2)

沂河有条非常重要的支流,枋河。河流流淌于两条重要的山脉之间,这俩山一个叫尼山,一个叫蒙山。都是非常有名的山脉。

孔子曾经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东山指的就是蒙山。而尼山更是与孔夫子老人家有非常深的渊源。

据说孔老夫子就是出生在尼丘山,而孔子老人家名字叫孔丘,为避他老人家名讳,就改名叫了尼山。

李麒与英娘还有囡囡三人坐着驴车在路上悠哉悠哉的走着。一路上给娘俩一边讲着各种典故一边讲着各种自己结合后世神话故事瞎编的故事。

娘俩毕竟是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普罗大众,哪有像后世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听李麒讲故事就是最大的娱乐。

小囡囡每天醒来就跑到李麒屋里赖着李麒让他讲故事,李麒也就随口瞎编了一些故事讲给他听。没想到后来娘俩没事就都来听了。

李麒昨天与马汉在自己院子里喝了一下午酒。这时候的酒真的是没啥度数,酸酸甜甜的很好喝。不知道是因为以前喝惯了高度酒的原因还是穿越过程中身体被改造的原因,不论喝多少酒总是不醉。马汉最后都大舌头了也李麒还是精神奕奕。

按照蒋圆的要求,马汉准备整顿人马。不过将各地在服劳役的人集中起来就是个难题,单说兵营压根就装不下这将近两千人,两百人都装不了。按说沂州府是一个军的编制,但是实际也就是营级,各州县都是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减,增员减员定期向安抚使司汇报即可。而因为州县增加的兵员,名义上是兵,实际上大部分都是杂役,所以安抚使司也就勉强认了。

这登记在册的两千人,刨除老弱病残,还有喝酒的时候马汉悄悄透露的吃空饷的人数,也还有将近八百人。按正经编制,白人为一都,五都为一营,八百人也勉强算是一营多人了。

还有这么些人的吃喝调度都是很大的问题。更不用说这些人常年马放南山,兵器盔甲不齐全,军事技能啥的更是不行,都需要好好制定措施进行整顿。

李麒建议马汉先分出一部分人到城外找个地方扎营,一边进行整顿,一边修建一座砖窑。生产的砖头一方面可以修整军营,一方面可以加固城墙。

另外还安排了一部分人分散到沂州府各地处,充当探子,发现异常情况立刻进行汇报。

将零零散散一些事情商讨了之后李麒帮马汉写了一封很长的汇报材料,让马汉带回去交给蒋大人审阅。

虽说已经授权给两人,但是事事汇报领导是很有必要的。让领导知道了自己在做什么,又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获取领导的支持。这是后世李麒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时候学到的重要的一点。

至于现在三人一起往蒙山这边来,是因为英娘要回娘家。

昨晚喝完酒,马汉果然将这事跟英娘说了。

马汉大着舌头道,“嫂嫂以前婆家也没人了,在这边我也算是半个婆家人,这边的婚事我便做主给解了,本来想让家里婆娘给说说的,既然今天来了我也就提一下。李麒这人也不错,你要是觉着行,就把这事给定定,穷苦人家的也没啥好讲究的,你考虑考虑吧,至于行或不行,你们反正也住隔壁,自己考虑吧。”

说完提着一坛子酒,装了一小包没吃完的烧肉走了,说是回去给俩孩子解解馋。

李麒当然没啥意见,即便有意见也没人去说去。心想反正也是回不去了,权当找个搭伙过日子的吧。

英娘则半天不说话,坐在屋边凳子上手捏着衣角来回揉搓。

“别听马大哥胡说,他就是喝多了酒发酒疯来着,给人乱点鸳鸯谱罢了。”李麒看着英娘这样自己也有些怪不好意思的,便开口说道。

“我愿意。”一声蚊子哼哼般的声音传来。

“什么?”李麒是真没听清楚她说了什么。

“我愿意。”好像做了很大决定一样,英娘抬起头来看着李麒道。“就是我是个不吉利的人,年纪又比较大,怕配不上你。”

李麒看着英娘,以前也没好意思盯着人家仔细看,现在凭着油灯,细细看来,虽然经历了风霜的侵袭,又带着孩子操劳显得有些疲惫。但是年轻的面孔是遮不住的,眼角一颗小痣显得有几分俏皮。

细细看来还挺好看,哈哈。二十来岁的年纪,本来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代。若是后世,像她这么大应该还在大学里上学才是。

“比我小多了,我都三十多了。”李麒嘟囔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