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该来的总还是要来的(1 / 2)

沂州城相较于莒县县城,已是大了不少。

李麒带着小囡囡走了半天,逛了半天也没有逛完。

一路上李麒给小囡囡买了很多吃的,东街的豆包、西街的年糕、北街的糖葫芦。却没有看到她想要的灯笼。

小姑娘也早就忘记了看灯笼这回事。

李麒看日头接近头顶,便想先带小囡囡回去了。没想到却走到一个集市路口。里面琳琅满目各种商品。

虽然没有什么稀罕玩意,李麒还是带着小姑娘进去转悠了一圈。走到尽头却看到一卖柴的老头。

李麒拉着小姑娘走到老头跟前问道,“大爷,您可是在卖柴火啊?”

老汉本来有些昏昏欲睡,听到有人问,赶紧起来说道。“小哥是问柴火吗?老汉砍得柴火最禁烧,都是晒好的木柴,一捆只要三十文。”说完张着有些浑浊的眼睛,巴望着李麒好像想让他多买些是的。

“您这得有十来捆吧,可得砍些日子。我看您的柴劈的好,捆的也好,这样吧,我都要了您给我送到我家去如何?”李麒想着今天本来是想着买柴的,差点空手而归,得亏到这集上看了看。

“哎!您是有眼光的,老汉我劈的柴那是都说好。等我套上老牛,这就给您送府上去。”老汉边说边要把边上拴着吃着草的牛解开绳子套上车。

“您先套着车,我上集上买点东西您再帮我拉回去。”想着最近要常住了,得买点日用品。李麒便又回到集上买了一通。回来大包小包的提留了不少。

等买完回来老头也已经备好了牛车,将小囡囡跟东西都放在车上,李麒便与老头一同往回走去。

老头一边赶着牛车,一边絮叨着,“小哥看着就是富贵人家,您这是哪家府上啊,以后我再砍了柴火直接给您送到府上去,价钱还能再便宜些。”

“您家是开馆子的吧,城里开馆子的就是多,过去老汉挣钱的时候也下过馆子,现在老了,干不动了,很久没下馆子了。”李麒倒是有些好奇,这老头倒是会猜。

“家里倒是也算开了个馆子,您老是怎么知道的?”

李麒说完老头呲牙一笑,“寻常人家哪有用这么多柴火的,就是用也不大舍得买,大都是趁空闲了自己往外面山上寻摸点带回来。”

“像一些大户人家自己家都有地,有些还包着山,都是用自家地里的柴火,也都是自己佃户来送柴火。”

说完有些自得的摸摸自己的山羊胡。“老汉自己也送了许多年柴火了,往年间柴火多,不值钱。现在值钱了,想砍点柴火得跑老远才能够跑一趟县城的。”

“不过最近越来越不好砍了,山里来了一大帮人,把附近能砍的柴火都砍了去了,想要砍柴火得上更远的地方去了。”说完老头自己又唉声叹气嘟囔道。

“往年间砍柴的也不少,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山里忽然多了不少人。哎,日子越来越难挨咯。”

听着老头絮叨,李麒忽然敏锐的察觉到了点什么,山里忽然多了一伙人?谁没事闲的跑了山里去?不会是宋江那伙人把。

过去看水浒传,也没注意过他们有没有到过这里。现在看来,可能真就像蒋大人猜测的那样,那伙人奔这里来了。

往回走的路上,老头絮絮叨叨,李麒也跟他打听着事。

牛车晃悠晃悠的,小姑娘在牛车上睡着了。李麒怕大太阳把小孩皮肤晒坏了,便在路边买了把伞给小姑娘打着。

老头眼看着李麒照顾着囡囡,便说道,“这是您家闺女吧,城里小孩生的就是好看。我家老二家也是个闺女,不过看上去就跟个野小子似的,也不知道你们城里都是怎么生养的,那女娃娃都那么俊。”

李麒笑笑,没有反驳老头。

快到胡同口,就看着妇人站在街口焦急的巴望着各处。也该等急了。李麒抬头看了看天,过了晌午了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