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打井,挖渠,升级(1 / 2)

三千人到了包头三十里铺,连个住的地方都还没有呢!

也幸好,何平这段时间折腾出来了红砖,现在给自己盖房子不着急,先给这帮人整住处才是主要的。

何平给这些人发放了铁锹个镐头,让他们二十人一活儿,先给自己挖个地窨子。

等到大坑挖好了,用红砖在中间垒几个柱子出来,完了就用树枝和茅草弄个屋顶。

如此一来,住的地方也就有了。

现如今什么都缺,他也就只能这样凑合着了。

等到住的地方解决以后,他就给这些人分了工,两千多人被他安排去整地了。

至于剩下的人,三百多人被他安排去了煤矿挖煤。

他在包头买了一个煤矿,现在正好可以扩大产能。

现如今挖渠不着急,重点是先得把地平整出来,必须保证第一年的粮食能够做到自给自足。

他考察过了,这里的玉米产量每亩地也就两百多斤,因此想要养活他手下的这三千人,他们必须要在今年种上一万亩地,才能保证粮食自给。

当然,如果引入后世的良种,可能他们的粮食产量会多一些,但能多多少,他现在是一点儿普都没有。

既然没谱,那就按照多的准备,反正他就有这么多人呢,修整一万亩田地出来,应该不会超过些人的能力之外。

至于何平,他现在的任务最重要。

水渠现如今是来不及挖了,那就必须得打井!

因此他喊了二十多个人跟着他,到处选择打井的位置呢。

“就在这里!把设备拉过来,在这里打!”何平看了看一个人的洛阳铲,见到他的铲子上都是泥浆,因此断定这里有地下水。

为了找准打井的位置,何平定制了几十把洛阳铲,就是为了探知地下水的情况。

他能抽取的地下水,不能太深。超过九米,离心泵就有些无能为力了。

因此,他就必须找准位置,在地势低些的地方,尽可能的多打井。

打井用的东西很快被拉了过来,然后一帮人在何平的指挥下,很快安装好了各个部件,再将拖拉机开过来,作为动力源。

用不到三四个小时,一个二十米深的水井就打成了。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将特别烧制的陶管小心的安放进去,在用碎石填满陶管跟井壁之间的缝隙,一个水井就算打成了。

一个井打完以后,就得在第一时间大量抽水,用后世农村的俗话说就是搅井。

这是因了避免含水层和井壁之间的缝隙被沉积物填满,因此就要在第一时间将可能会沉积的泥浆都抽出来。

此时用的抽水机是一台泥浆泵,这玩意儿得用电,因此拖拉机又变成了发电机组的一部分。

不得不说,后世国人已经把小型拖拉机玩出花来了,这些经验和配套设备,极大的方便了何平的工作。

如此一来,他们这些人一天就能打出来一口井。

井打好了,还得有泵!

油料或者电力这里奇缺,但这里有煤炭呀!何平之所以买下一座煤矿,目的就是为自己的将来提供燃料。

最近几次,后世给他送来的物资全都是小型锅驼机和离心泵,这种东西都是空心的,绝对体积倒是不大。

因此几个月下来,他已经囤积了二十多套这样的设备。

将离心泵装上去,再用皮带连接上锅驼机和水泵,一个灌溉用的水井就算是做好了。

如此的一个水井,基本上可以保证五百亩的灌溉使用。因此等到了农历四月份的时候,他已经有四十多口井了。

制约井数量的是水泵和锅驼机,这让何平感觉非常无奈。

“还是得把电搞出来啊,这东西简单是简单,但就是太占地方了!”

江涛:我计算过了,虽然用电更节省空间,但你考虑过电线和电力设备的体积没有?

想要在那么大范围内铺设电缆,体积可一点儿都不小!

何平:那也得想想办法呀!总是这么一点点的传送,这得到猴年马月去?

宏斌:办法不是没有,那就是立足于你自己造!

我们给你传送过去设备,你想办法培养工人。

何平:我自己造?怎么造?不会是让我从炼铁开始爬科技树吧?那还不如你们给我传送快呢!

宏斌:那倒不用,我们给你提供钢板和零部件,你组织人焊接和组装就行了。

而且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培养维修工。

何平:我看出来了,你们就是想让我爬科技树!

话说你们是不是还想让我赶英超美呀?也好完成你们心中的那点儿遗憾?

江涛:这有什么不好的?反正又不用你干活儿对不对?

何平:你这话说的真轻松,怎么就不用我干活儿了?你看我现在多忙啊,什么事情都得让我亲自去教,累死个人了!

哪像你们啊,整天都可以安安稳稳美酒美女的幸福生活!

跟兄弟们抱怨了几句,发泄了一下心中的烦闷,何平又继续去指导人挖水渠去了。

这里的土地太多了,单单靠打井灌溉,那费用可就太高了,因此未来还是要立足于用水渠。

又过了很多天,地里已经长出了玉米苗,看着这些来以后世的种子长出了苗,何平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算是落了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