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转道颖川学院(1 / 2)

前面的人等一下,后面有人骑马赶来。

太史慈听见有人在喊,立刻向刘高禀报。

刘高以为是蔡琰回心转意了,当即表示就要停车,立刻从马车上跳了下来。

刘高见来人正是曹操,不由得脸色一暗,随后强打起精神,问道:不知孟德兄,追赶至此,有何吩咐?

曹操说:刘贤弟要走了,也不来跟为兄道别,是不是不拿我当朋友?

刘高带着歉意的道:孟德兄,都是小弟的错,小弟一心想着回琅琊上任,忘记跟孟德兄道别了。

曹操走到刘高旁边问:贤弟可否借一步说话?

孟德兄请

两人开到一块视野开阔的山丘上。看着寸草不生的田地,“敢问贤弟志向如何?”曹操问刘高。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小弟此番离去,必定保一方太平。刘高又问曹操,不知兄长志向又如何?贤弟,愚兄此生之愿便是做大汉的征北将军,替大汉扫平匈奴。

相视一笑,随即两人开口大笑,大笑过后,曹操说道,但愿我们兄弟二人,都能如尝所愿。

贤弟,你一路走好,希望我们有一天都能为大汉建功立业。说完转身骑马往洛阳方向赶去,丝毫不拖泥带水。

听到曹操说的一路走好,顿时脸就黑了,吐槽道:“神他妈的一路走好,你才一路走好”说完刘高笑了,只可惜曹操没有看到这一幕。

只是命运注定这两人将来会在战场上相见,当然这是后话。

三日后,停车,刘高喊停了行进中的众人。太史慈不明所以,赶忙上去问道:主公,怎么听了,咱们离琅琊还有半个月的路程?子义,让其他人都先回,你我二人,骑快马去颖川走一趟。太史慈立马答“诺”,安排好人员后,跟随刘高一起往颖川赶去。

刘高经过三天的思考,回顾在洛阳的这段时间,其中有利有弊,最明显的就是太史慈虽忠义,但智谋不够,自己连一个商量事的人都没有,这才深知为何三国时期能成大事者,都是武将如云,谋士如雨。正所谓一人智短,不可能事情能想的面面俱到,也不可能事必亲为。这才有了转道颖川寻觅人才的想法。能有把握寻觅到谋士,只有在颖川学院,能有把握寻觅到的武将,也只有黄忠一人。其他人都是居无定所。

刘高二人一路上快马加鞭直奔目的地也是花了五天时间。才来到颖川学院山脚下,刘高这才松了口气。见天色已晚,二人就在山脚下的小镇上休息一晚,准备明日再去拜见水镜先生。

第二天上午,刘高二人来到山门前,看守山门的小厮便前来询问刘高等人。得知是前来拜访院长水镜先生的,就让人拿着刘高的拜贴给水镜先生送去,然后带着刘高等人去了会客厅,等待水镜先生的接见。

水镜先生原名司马徽,字德操。颖川阳翟人,东汉末年隐士。精通奇门,经学。为人清雅,知识渊博,有知人之明,受世人的敬重,所以被人尊称水镜先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