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神不知鬼不觉的计划25(1 / 2)

玉潜龙把一个针孔摄像头粘到陶承宣衣服上,陶承宣惊叫:“大哥,这是啥?”

陶承宣不是一般人,他可是见过世面的。

他知道,连日本特务也没有这么神奇的东西。

玉潜龙当然没法解释。

不只是他不能说出自己的来历,更是因为,现在他连陶承宣的真实身份都不知道,现在陶承宣只是给他打短工,只是替他工作几分钟。

玉潜龙只好说:“这是个照相机,你进去之后,我就能看见你看见的一切东西。”

陶承宣惊叫:“鬼子也没这个吧?鬼子的照相机都有这么大!”

玉潜龙说:“你只要知道,我的东西比鬼子的先进得多就行了。咱们尽量安全,先保护自己,完了再说其他。”

陶承宣对玉潜龙十分敬佩。

要知道,连他原来的组织也没有说为了他的安全放弃任务的。

玉潜龙又叮嘱说:“看见这个图没有?这是他们院子的布局。你需要尽量弄清他们后院的布局,主要是房子里边的结构。”

陶承宣尽管有一肚子的话,但是还是觉得任务重要,有什么话回来慢慢说。

而且,他现在更加希望在玉潜龙面前好好表现,让玉潜龙看到他的能力,以便能够跟玉潜龙合作。

玉潜龙又问了一下陶承宣进入帮会内部的借口,觉得没有太大问题,于是同意。

陶承宣脱下要饭花子的衣服,换上灰色长衫,立刻成了帮会的长老的样子,气场强大。

其实现在的样子,才符合他的性格和身份。

不用玉潜龙担心,陶承宣自己就懂得隐藏身份的技巧。

他原来是胡子里边扫盘子的,就是侦察兵,专门刺探土匪要打的目标的底细。

所以他不只是特别机灵,可以轻易和三教九流的人交上朋友,而且十分擅长侦察化装技巧。

只是他这种化装只是变装,更换衣服和外形,还没有达到玉潜龙这种脸部化妆、脱胎换骨的程度。

陶承宣从后面院墙跳出去,从后面街道到了远处的路口,再从那边回来。

这样就不会让帮会的人看到他是从对面院子出来,直接到人家的院子。

玉潜龙从电脑上看着陶承宣经过的路线,同时派出无人机在远处空中监视他的行动。

这一段的行动玉潜龙并不怀疑陶承宣,因为陶承宣和这些人不认识,不可能出卖他。

陶承宣神气活现地到了帮会的院子,正在院子里边闲逛的帮会分子看到他进来,过来招呼。

玉潜龙听到陶承宣大声说道:“我有个生意,带我去见你们老头子!”

帮会的人立刻跟着带路,因为有大生意上门了,陶承宣现在的行为,就是过去说的拜码头。

这是因为,民国时期,是青帮红帮等帮会盛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帮会上层分子与新老军阀、官僚政客进一步互相勾结的时期。

在当时的中国,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帮会的势力。

当时有一句话叫做,差役不过帮,饭碗端不长;帮会不通差,生意敲不成。

随着帮会组织之膨胀及势力之增长,军警入帮的越来越多,按照帮规,凡出了事情,在帮的军警负有通风报信的责任。

帮会的流氓要作案,会先通知在帮的军警,协商妥当以后再去作案。

如果是外来的帮徒要在本码头作案,必须先投帖求见本地在帮的军警头目,陈明来意,先挂上号。

第二天大早,必然会传出骇人听闻的巨大消息:某个大户人家巨款被盗,某某富商家珍宝被窃,或者什么亿万富翁家里发生灭门惨案。

受害者当然要向警察报案,可是,普通老百姓,哪知道盗贼就藏在军警家里呢!

当然,既然兵匪一家,事过之后,赃物当然也要按规矩跟警察分成,这就是警察充当保护伞的目的。

帮会分子看到陶承宣气势不凡,料想他要做大案,兴奋地带着他去见帮会头子。

帮会头子在后面小客厅迎接陶承宣,两个人见面,行了青帮家礼。

老大回应之后才知道,原来陶承宣辈分极高,是“通”字辈,他比陶承宣低一辈,就是徒子。

根据青帮的家谱记载,青帮的辈份可分为前廿四代、后廿四代及续廿四代派等辈份接续。

辈分高的就是老头子,和年龄无关。

陶承宣匪气十足,帮会老大也不敢轻视这个小祖师爷,客气地问:“老爷子有什么生意关照?”

陶承宣说:“我要往西边送点儿货,要一张通行证。”

帮会老大当然知道,这个货肯定不是正常的货,要不然,也不需要找他了。

往西边去,当然是往山里卖了。

山里就是这时对八路军根据地的称呼,不一定是真的山区。

帮会老大笑着低声问道:“是什么货?”

“电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