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何雨水(1 / 2)

废品收购站,顾名思义就是收购废品,可这是个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年月,老百姓日子艰苦,哪来的那么多废品。

收购站有三个人出去收废品,还有三个人在收购站整理收上来的废品,或者接待来收购站卖废品的群众。

再加上一个会计,一个主任,一个站长,一个小小的废品收购站就有九个人。

韩城负责整理那些收上来的废纸废布等生活废品。

这废纸从哪来?书本?不可能,这年月纸张紧缺,买一套书,一家孩子都可以用,自己家孩子用完,别人家也会借走给自己的孩子学习用,根本不会往废品收购站送。

还有报纸,现在的报纸用途很广,报纸一般都是单位订购,私人订购的很少,他们看完报纸,就会被单位的人拿回家,报纸可以糊墙,也可以用来上厕所,还可以拿报纸包食物和商品。

现在废品收购站能收上来的废纸,也就是那些“破四旧”的书籍。

再说破布,现在买布需要布票,一个工人一年的布票,还不够全家人做一套衣服,就是旧衣也可以缝补完继续穿,就算是穿不了,也可以糊褙子,做鞋子。

能收上来的只有穿不了的破鞋头。

今早上韩城见到的那哥们是管废金属的,现在的铁是属于管控物品,谁家有点铁那都稀罕的不得了!这跟前几年的大炼铁有关,把老百姓家的铁都收走,前两年谁家有个铁锅都属于稀罕物。

也有人偷拿厂里废铁来卖的,要是被逮住,就可以吃几年免费的牢饭,或者去哪个农场改造一番,严重的能吃到“花生米”。

还有玻璃瓶子,除非是碎玻璃,否则也很难收上来,家家户户都用玻璃瓶子装油酱醋,孩子上学装水也能用到,还有用点滴瓶装热水,放进被窝里当热水袋用。

总之,“废物利用”在这个年代体现的淋漓尽致。

上午没收上来任何旧书旧报纸,韩城做了一上午,扒拉看看以往收上来的旧书。

至于捡漏,韩城表示可能性不大,因为他不懂什么古董,看画只懂得自己看不懂的就是高深的,看瓷器就懂得宋朝瓷器素雅,清朝多彩瓷,但要是放在他面前,立刻傻眼。

中午是在隔壁农副产品收购站吃的饭,当然要花钱的,但不要票,比外面的饭菜便宜,农副产品收购站比废品收购站忙,都是周围村里的老百姓来卖自家的农副产品。

下午收上来一捆书本,这肯定是哪家的败家孩子偷摸把书卖了,拿钱去买好吃好玩的。

韩城打开书本,这是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有六成新,其他科目的也都有,全套的,就连写字的本子都有,就是这字不忍直视,跟鬼画符没啥区别,这样的孩子上学也是白花钱。

下班时,韩城拿着课本来到财务秦大姐这,“大姐,我想买本书回家看,你看多少钱?”

秦大姐今年四十岁,可她家大女儿已经出嫁,家里一共有五个孩子,全都到了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纪。

“小韩,你花这钱干嘛?晚上睡不着觉可以早点娶个媳妇,即能生娃还能陪你说话,不比你买书强。”

这车就上道了,一听就是老司机,

“大姐,我这不是还没媳妇么?”

“怎么?想让大姐给你介绍一个?”

韩城哭笑不得,不能跟三四十的妇女聊天,如狼似虎的年纪,就愿意跟没结婚的小伙子开玩笑。

“等我有个正式工作再说吧。”

“那也行,到时候大姐给你介绍个好看贤惠的,也配得上咱们小韩的好相貌。”

秦大姐看韩城真要买,也就不再劝,收了钱记上账,就到下班时间。

韩城溜溜哒哒往家走,看到路上行人匆匆忙忙,就为碎银几两,也有跟韩城一样不慌不忙的,还有许多挎着书包的学生。

韩城觉得这一刻特别美好,他很喜欢这种感觉,人间的烟火气,市井小民的生活气,勾勒出一幅幅红尘烟雨图。

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韩城觉得此刻他已经融入进去,和身旁经过的人点头微笑,对方也对他颔首示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