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国未破,家已丧(1 / 2)

满朝官员都在等着弘武帝做出最后的决定。

至于求和?

求和这个词,对于大周的官员们来说,已经变得极为敏感和沉重。

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建州女真正是在大周一次次的求和之中逐渐壮大起来。

每一次的求和,都是朝廷对外的妥协,每一次的妥协,朝廷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割地、赔款、开放商路等等。

这些代价不仅仅是国土和财富的流失,更是对大周朝廷尊严的践踏。

因此,是战是弃?

这个都需要皇帝陛下拿个主意。

在经过了一番沉思之后,弘武帝最终沉重地叹了口气,声音低沉而充满无奈。

“放弃辽东,严令山海关总兵吴奇谨守关卡,不能让建奴入关。其他人休要多言!”

随着弘武帝的话语落下,朝堂上的氛围顿时变得异常压抑。

所有人都清楚地意识到,皇帝陛下已经打定了主意,不再出兵增援辽东。

对于那些辽东籍的官员来说,这个消息无疑像是晴天霹雳,他们神情悲愤,满是不甘和无奈。

他们明白,这意味着他们的家乡,他们的亲人,将陷入战火和敌手之中。

然而皇帝的决策已下,他们再无法改变什么,只能悲痛地接受这个事实。

在这一刻,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愤和无奈,同时也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担忧。

尽管弘武帝已经做出了决定,但仍然有人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之前发言的那位辽东籍官员,无法抑制内心的悲愤,竟然不顾朝堂礼仪,失态地退出朝列。

他站在朝堂的一侧,深情而悲愤地看了一眼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那眼神中充满了失望、不解和怨愤。

然后他转身,一头向旁边的殿堂柱子撞去。

就在他的头颅即将撞向柱子的瞬间,一旁的侍卫及时反应过来,纷纷上前拦住了他。

这位官员挣扎着,哭喊声响彻殿堂:“国未破,家已丧!陛下,您怎么能就这样放弃辽东?!”

他的呼声落下,朝堂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低头不语,心中五味杂陈。

而皇帝弘武帝也沉默不语,他知道这一决定会带来痛苦和牺牲,但他必须为了大局着想,为了大周的江山社稷,他必须做出这样的选择。

弘武帝虽然将年号定为“弘武”,表明他一心期望振兴大周的武备,重现往日的辉煌。

然而,他的识人之明却显然不够,以致于朝局出现了如此困窘的局面。

他原本期望的振兴之路,如今看来,简直就像是在自毁长城,使大周更加深陷困境。

弘武帝对于丧土辱国的现实深感痛心,他知道,自己的名字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只是那不再是荣耀与尊崇,而是遗憾与羞耻。

如果今日再有人在他的大殿上撞死,他明白,那将是他无法洗刷的污点。

那血腥的一幕,将会永远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他的帝王生涯中无法磨灭的耻辱。

此刻,他心中充满了悲痛与无奈。

他不禁想,如果他当初能够看得更清,选择得更明,那么,大周的命运,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随即,弘武帝转头向站在朝列中的兵部尚书杨彦看去,他的目光锐利,仿佛要看穿杨彦的内心。

他直言不讳地问道:“杨卿,现在的锦州总兵是谁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