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抗压强度试验(1 /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是否正确,不能只靠主观臆断或者一厢情愿的相信,而必须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检验。只有经过实践的洗礼,真理才能从抽象的概念中跃然而出,显现在我们面前。

实践是位严肃的裁判,它无私无畏,不受任何干扰。无论是雄辩的口才,还是深奥的理论,都不能在它面前掩饰真相。只有实践,能让我们在行动中看清事物的真面目,让我们理解真理的真正含义。

实践也是位友好的伙伴,它让我们不断地尝试、探索、进步。每一次实践,都是一次对知识的检验,也是对自我能力的提升。在实践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真理,更学习到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坚持到底的精神。

林鸣虽说制造出了混凝土,但他对制造的混凝土强度却是无法准确估算,如果不清楚自己制造的混凝土强度,那就无法计算出能够建造出多高的楼,多深的坝。如果贸然建造,极易产生工程事故,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更是威胁着部落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林鸣曾经经历过一次工程事故,那次事故给他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知道一场工程事故对部落来说是多么严重的打击,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是心灵上的创伤和信仰的坍塌。

林鸣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他绝不允许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发生工程事故。把控工程质量是他坚守的底线。因此,对于混凝土这种关键建筑材料,他绝不会轻易做出决定,必须经过可靠的数据支撑才会投入使用。

没有先进的设备,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林鸣决定通过设计一个土工试验,通过实践来推算自己所制造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指其以抗压强度的划分,共分为十四个等级,按照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表示,比如C30混凝土表示其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兆帕。

早在再造出铁器之时,为了方便计量,林鸣曾经用自己的身高体重反推出了一米、一千克的度量单位,制造出标准的一米尺和一千克铁锤,并在各个部落里面统一了度量衡,这个工作对他进行后续的各种基础建设,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林鸣让锻造师爻冶打造了一个很大的铸铁底板,有十米长,十米宽,上面放了三块试块,呈三角形布设,保证上部结构稳定性。

试块上面又放置了一个同样大的的铁板平台,这个铁板平台足有三十吨重。这时往铁板平台上放上石块,石块与平台的重量全部集中在混凝土试块上,当混凝土试块压裂之时,就能推算出压裂时的极限荷载。

以此为思路,林鸣让部落成员把一块块石块搬在铁板平台上,自己则认真记录平台上的总重量,时刻观察着混凝土试块的破坏状态。

一个接着一个的石块被搬上了铁板平台,总重量很快已经达到了四十吨,而这四十吨压力全部集中在下部三角形排列的三个混凝土试块上,此时试块承受的压力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六兆帕左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