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孙传庭北上截击(3)98(1 / 2)

第三节奋勇截击

代理右翼清军统帅的杜度明显感觉到了危急(原统帅岳托在清军还没有离开济南时就咽了气),虽然附近的明军多次表现出怯战、避战的态势,但作为一路军的统帅,不能把自己的人马置于危险之中,这点起码的常识杜度还是有的。他多次强令队伍提高行军速度,尽快与多尔衮的左翼军汇合。无奈携带抢来的物资、人员太多,全军行进速度始终快不了,他们又舍不得丢弃这些东西。

后金军队战力强悍,但他们的后勤物资特别是粮食始终不足。在得到辽东大片土地后,战争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占领的良田大部分处于荒芜状态,无人耕种,把这十几万人带回去就能改变这种局面——田地有人种了,衣甲、武器等等有人缝制、打制了,特别是军队的后备力量也有了着落,这些战略物资能够支撑他们继续与明朝的战争。

当时多尔衮的左翼军在宝坻、香河,杜度把面临的危急和行军速度写信告诉了他们,多尔衮感觉事态严重,带领左翼拼命向杜度军靠拢,终于在两天后左右翼在杨村和务关【1】会师。

清军左右两路军会师,孙传庭很是懊悔,后悔没有在他们会师前重创抢掠济南的这一路清军。说什么也没用了,虽然清军汇合后力量壮大了,但他们携带的东西太多,前后队伍拉了好长距离,足有好几里,可以捡他们的薄弱处突击,如果不截击就放他们过去,无法向朝廷交代。孙传庭调兵遣将,在东安的茨州、黄花店一带,设下伏击线。

伏击由王朴的大同镇兵为主力,曹变蛟、杨国柱、刘光祚等在两侧接应。大同镇兵在贾庄之战时因不实的军情去援救山西了,没有受损失,实力还在。清军从黄花店渡永定河,大同兵就在北岸的不远处茨州埋伏着。

参将王钺、王虎臣各带一千人从过河的清军两翼包抄,参将张鸣鹤、韩斗负责正面堵击。清军过河后没多久就进入了伏击圈,此时不知是主将的发令枪声还是有人走火,反正清军左右前三个方向火铳声大作,只听枪声不见清兵倒,为啥,距离太远,还没有到火铳射程,明军就急急地把手里的火铳放了出去。

随着一轮火铳射击完,清军的骑兵从队伍里杀出,分别向最近的明军冲过去。还没等清军杀到,明军进攻阵线就松动了,大部分人掉头往回跑,后面的士兵不知道前面的情况,见前面人马往回跑,以为是战败了,都往回跑,几个参将弹压不住,孙传庭精心策划的这一次伏击就这样结束了。

就在大同镇兵伏击清军时,高起潜带的马军甲骑尾追到浑河【2】(今永定河),趁着清军后卫营空虚,一下子突入营中,把营中被清兵掳来的平民百姓都解救出来。正当被解救的人群纷乱地往外跑时,清军后卫营的前军杀回来,双方发生一场混战。明军千总屠朝相指挥自己的亲军卫队用火铳和弓弩阻击冲上来的清军,守备朱之镇指挥骑兵向清军冲击,保护百姓尽快逃脱清军的魔爪。在百姓四散逃入荒野之中后,他们想脱身已经来不及,清军骑兵从四面八方围上来,把他们这一百多人围住,屠朝相和朱之镇都战死在了包围圈内。

这两次战斗虽然输得一塌糊涂,但也是在近期各支人马士气低迷时,难得的敢战典范。孙传庭抓紧向朝廷报捷,写好奏报后又拿去请督察大人过目,刘宇亮看过后认为可以,孙传庭派人把奏报送往京城。

下午,正在地图前琢磨如何截击清军时,刘宇亮过来了,孙传庭赶忙请他坐下,命人上茶。待上茶的亲兵退下后,刘宇亮从袖口里拿出一份折报,面带微笑对孙传庭说:“伯雅兄台,我这写了一份这次战斗各劲旅功过奏折,你过下目。”

孙传庭接过奏折,展开后用眼从右往左一扫,大惊失色,与他商量道:“督察大人,本次作战虽然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总体是一各旅敢战典范,着实不易,大人可否多些溢美之词?”

“伯雅兄,作为督察之人必得以战场实情以示吾主,不然圣上会治吾不察之罪。”

“大人,目下各营健丁均有畏惧满人之意,当多鼓勇少切责,各位总镇大人着实不易,可否以全局而避小弊。”

孙传庭希望刘宇亮以大局为重,多向朝廷展示战斗的功绩,以鼓舞士兵的士气,积小胜为大胜,不必过分苛责。

“兄台,此阁部薛韩城、杨武陵【3】事先有言,属令参处,弟岂敢不为。”

见刘宇亮把内阁首辅薛国观、杨嗣昌抬了出来,孙传庭不能再阻拦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