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子午谷奇谋(5)40(1 / 2)

高禄看着这个老头就想笑,他憋住笑,故意学着老头说话:“啊…你、你这不是瞎、瞎说,啊…哪儿、哪儿有树、树叶能做、做豆、豆腐的?”

高迎祥和老军都被逗乐了,“哈哈”大笑。他们这一笑,缓和了气氛,缓解了老人的紧张情绪。

“这、这位小爷,这种小树叫‘六道木’。据老辈人说,这个就、就是《杨家府演义》里的降龙木。啊…这个豆腐就是这种树的叶、叶子做的。”

高禄继续逗他:“啊…我、我还是不、不信。”

老人这会儿回过神来,说话声音顺畅了,音调也略高点。看向高迎祥,说:“爷,小爷,我们这有段顺口溜,我一说,您就信了。”

高迎祥止住笑:“那你说说。”

“爷,您听好。”

开水烫成面糊糊。

箩【8】过糊糊加卤水。

一会儿就能凝成块。

用水洗时要小心,

水上面团是凉粉儿。

凉粉儿要是再压箩,

神仙豆腐就齐活。

秦岭深山里生长着一种植物叫“六道木“。它是一种属于忍冬科的叶灌木,它的茎因天生有六条竖直的道儿而得名。如果把茎横截开,截开的面就像一朵有六片雪白的、飘散馨香的花瓣。六道木质地细密,坚硬挺拔,制成手杖,有天然雕琢的六道棱儿。它的果实可做药用,有祛风湿、消肿毒的作用,可治风湿筋骨痛、病毒红肿等症。最具特色的是它的叶,富含淀粉和糖类,可以制作凉粉和豆腐。据传说,这种六道木就是评书《杨家将》中“穆桂英挂帅”里的降龙木。

高迎祥听完说:“嗯,我信了,树叶还能做豆腐,怪不得是绿的。你们这吃食都不错,没事了,你们下去吧。”

“爷,你尝尝旁边我们的当地老酒,它叫五味子酒。”

高迎祥端起杯子喝了一口:“嗯,酒挺地道。”

吃着饭,高禄把刚才拓攀高过来安排好、要向高迎祥汇报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叙述了一遍。

高迎祥听完后,对高禄说:“你去找一趟王文耀,咱们人多,让他们早点出发,再去告诉你拓二爹一声。”

第二天天不亮,夜不收王文耀就带领本队人马向平河梁开拔了。

注释:

【1】三河关:现陕西佛坪县大河坝镇三河口村,在椒溪、蒲河、汶水河交汇点上,明末叫三河关。

【2】五郎关:今陕西省宁陕县城。

【3】弓兵:明代巡检司具有军事武装性质,是地方性军事机构,属于地方行政辖属。弓兵是地方性武装。

【4】金汁:大粪汤。

【5】盛举:张继兴,字盛举。

【6】五郎关城隍庙在清初被大火烧毁,现存的城隍庙规模大,是清代扩建而成的。

【7】古时,一步大概1.4米左右,35步约为50米。

【8】干打垒:在两块木板之间用粘土夯筑成墙,这是西北特有盖房的一种方式。

【9】一蓬蓬:丛集,拥挤的生长。

【10】箩:筛子。

第七节平河梁

从宁陕城往北必经平河梁。

平河梁属于秦岭的支脉,距西安152公里,离宁陕城36公里,横贯于宁陕县中部偏东,整个山梁从南向北延伸逐渐抬高,主脊由东向西逐渐减缓。主要山岭有龙潭子、腰竹岭、鹰嘴石、青龙垭、古磉墩。

平河梁山脉土壤肥沃,植被良好,树木繁茂,植物种类和动物资源丰富。春天,春风送暖,草木萌生,桃柳争妍,蜂飞蝶舞;夏日,林海绿浪,凉风习习,青山如碧,烟岚缥缈,骄阳雷雨,变幻无穷;金秋,层林尽染,万山红遍,野果累累,味美色艳;冬临,飞雪漫天,银装素裹,腊梅怒放,溪流淙淙。

平河梁景色秀美,那是天空晴朗,夏日炎炎之时。王文耀带领队伍一出宁陕城,就开始下雨,并且雨势越来越大,不一会儿,旁边的长安河就激流滚滚了。

雨中行军,将士们苦不堪言。护身的甲胄还得穿在身上,再带上刀枪、弓弩、盾牌、必要的给养,浸入雨水,这些东西起码有二十多斤。甲胄不敢轻易脱下,因为从五郎关撤出的弓兵,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在眼前。

途中经过腰岭关,王文耀还担心会有一场艰苦的攻城战。但是,到了关前才发现,关门大开,里面弓兵和居民早都跑光了。他们没有停留,穿关而过,继续赶路。

到平河梁的山路是逐渐向上的一面坡地,较为平坦,在个别陡处,有人工凿成的石阶。虽然较平坦,也有石阶,但雨中赶路就困难了,一跐一滑把人弄得东倒西歪,七八十里的山路用了三个多时辰。王文耀在军中抬头看看天,发现平河梁顶艳阳高照,命令士兵加快速度,告诉他们上到山顶雨势就会过去。

到了山顶,午时刚过,虽然阳光明媚,但大雨如注。王文耀心里嘀咕,这是什么鬼天气!

好在没多久,雨就停了。王文耀赶紧派出警戒,然后命令山顶所有人解开衣甲晾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