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火烧凤阳(2)28(2 / 2)

刘宗敏带人在皇城内洗劫一番,又带人出城杀奔皇陵。守陵的是崇祯皇帝派来的大太监卢久德和六十多个小太监,还有四十多户居民,他们轮流值守。这些守陵人基本没有多少战斗力,农民军一下子就杀了进去。

刘宗敏带人四下搜寻,走到供奉朱元璋历代祖先的享殿上,转了一圈,吩咐把值钱的东西都拿走。

这时,手下一个小校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李将爷让你去一趟。”

刘宗敏随小校来到偏殿,李过一指:“刘哥,你看。”

只见偏殿内供桌上边供着两把刀。

问过被抓住的守陵人才知道,这是朱洪武打天下使用的兵器。朱元璋认为自己的两把刀有战功,封为刀王,然后供奉起来,守卫父母的皇陵,意在让他们永保朱家江山。

刘宗敏不管三七二十一,伸左手抓起一把。这把刀刀柄是紫光檀木柄,柄面滑润,肌理紧密,乌黑发亮,光泽细腻,有一种典雅深沉之感。刀出鞘,如镜般的刀身冷气森森、寒光逼人。刀身上的花纹犹如龟背纹路,而刃口上高高的烧刃中间凝结着的一点寒光仿佛在不停地流动。

再看另一把,刀柄是花梨瘿木做成(瘿木并不是指某个树种,它是树根或者树腰处的一种病态增生,所以瘿木很少有大料,非常稀有,在各种瘿木里,花梨瘿木尤为珍稀奇绚),柄上有山水纹案,质地细腻油润。刀出鞘,刀身纹路像崩裂的寒霜。

两把刀刀刃都用的是烧刃工艺,古代有一种覆土烧刃技术。所谓“覆土烧刃”,就是以调配好的泥土覆盖住刀身,然后将刀剑加热至特定温度,当红热的刀身进入水中后,赤裸的部分迅速淬火冷却,而有泥土覆盖的部位温度变化不会非常明显,导致硬度与赤裸部位不同,在刀刃硬度高的情况下,依旧能保持刀身的良好韧性,从而达到刚柔并济的效果。

这两把刀是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命人所造,龟背纹的叫“灵宝”,崩裂纹的叫“含章”。

刘宗敏把“含章”递给李过,自己把“灵宝”挂在腰里的大带之上。把自己原来的佩刀赏给了亲兵刘得福。

李过把刀拔出来,爱惜地上下打量一遍,把刀又插入刀鞘,递给刘宗敏。

“刘哥,我这有一把刀,用着挺顺手。这两把刀是雌雄一对,分开不好。你平常也经常用双刀,你就都拿着吧。”

刘宗敏一听有道理,就没再客气,把这把刀挂在大带的右侧。

第四节大气的中都

第二天上午巳时(9:00-11:00),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由外城垣西门涂山门进入了凤阳。

外城住的普通老百姓较多,但房屋青瓦白墙,错落有致,纵横排列对称的二十八条街道,平坦宽敞,甚是整洁。整个凤阳给人以清新飘逸、淡雅明快的美感。

最有特色的是临街民居的门楼。在当地方言中,门楼称为“门阙【1】”,门楼直接体现屋主人的身份地位。普通人家的门楼上木雕和砖雕较平淡,彩绘也较少,富贵人家的门楼上木雕、砖雕就精彩多了。这些雕刻的手法多样,刻工精细,形象生动,亭台楼宇、戏剧人物、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图案应有尽有,图案中戏剧人物有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郭子仪作寿等,飞禽走兽有龙凤呈祥、三阳开泰、五子登科、狮子滚绣球等,奇花异草有松柏、牡丹、兰花、菊花、富贵竹、山茶等,还有福禄寿等文字。

几个人的亲兵在后面跟随,高迎祥的义子小高禄看花了眼,口中啧啧称赞。李自成的亲兵罗立柱也赞叹不已,他对张献忠的亲兵张子钰说:“这些砖雕确实精美,非得有一辈子的功夫不可。我学了几年磨砖,照人家这严丝合缝的磨砖工艺差得远!”

“罗哥,你也会干这个?”小高禄好奇地问。

他问得声音大,被前面张献忠听见。张献忠回头看着几个人,问:“你们谁会抠这玩意?”

小高禄一指罗立柱:“罗哥会!”

“你还会干这个?这玩意就是拿块儿砖抠吧呗。”

高迎祥和李自成见张献忠停下脚步问罗立柱,也停下脚步。

罗立柱赶紧回答:“不是的,张爷,砖雕也是一门手艺,里边门道多着呢。”

“还门道多着呢,你倒说说有哪些门道。”张献忠来了兴趣。

“张爷,砖雕分四大步:选材、磨砖、画样、雕刻,哪一步弄不好都雕不出一个好的雕样来。”

“一块儿好的坯料是根本,我明白。怎么还要磨砖啊?”

“大的砖雕,都是小的砖头一块块拼接起来的。要想拼接没有裂缝,在雕每一块砖时,都要磨得光滑如镜。磨砖是个功夫活。”

“我说好的坯料是根本,对不对?”

“张爷,您是行家!砖的好坏,影响雕样的品相。在烧砖时,砖里边容易出现隐藏的断纹和气孔。如果在雕之前,没有检查出来,刻到一半再发现那就没法了,只能重来。要是刻好了还没发现,砖雕上墙后,风吹日晒砖雕断了,这砖雕匠名声就毁了。圈子就那么大,可能一块砖没雕好,祖上几代积攒起来的声誉就毁了。”

张献忠听完一捋颌下的大胡子,故作惊奇地看着罗立柱:“没想到你这闷葫芦里还能倒出这么多‘料’来。”

一句话把罗立柱说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仅这些民居就让他们看得眼花缭乱。再往里走,富户宅院和王侯将相的府邸(建时是为王侯将相所建,明末为当地官员居住)越来越多,仅外墙和门面就让他们都看不过来了。这些宅院建筑,富丽堂皇,极尽奢华,所用材料选用了大量名贵的紫檀、酸枝、楠木、银杏、花梨、南洋杉和中国榉,做工精细,雕刻彩绘精美绝伦。房屋多为梁柱式木结构与砖石式结构相结合,雕刻装饰除了木雕、砖雕还有石雕;在雕刻手法上,也多用剔地、隐雕、浮雕、透雕、圆雕、多层雕等。穿廊上的斗拱、额枋、雀替【2】等处的木刻装饰和柱础石、墙基石等石刻装饰,形式多样,做工极佳,绚丽精致,雍容典雅。所有的木构建筑描梁画栋,画绣彩绘鲜艳夺目,所有的石构建筑雕镌的图案精美绝伦。

从涂山街过西华街来到皇城西安门前,王兴国、孙可望、刘宗敏、李过等人在门外迎候。高迎祥和张献忠抬腿就往里走,杨鼎瑞紧走几步拦在他们面前,开口道:“王驾,咱们号称闯王,现在又称古元真龙皇帝,不是万岁金体怎么也是一个‘千岁’的身份,没有从南面洪武门进入凤阳也就算了,进皇城还是走正门承天门吧!”

张献忠一听,也说:“着啊!高大哥是闯王,我是八大王,咱们得走正门,这是正道坦途。到时候咱们打进北京城,也走正门拥戴高大哥做皇帝,哈哈哈……”说完哈哈大笑,其他随从人员也齐声附和。

一行人退回来,向右拐上右弻街,就看见前方巍峨高大的钟楼。该钟楼位于明中都城副轴线云霁街的东端,由台基和楼宇组成,高四十多米,这在明代就相当于现在的摩天大楼了。钟楼开三道门劵,“重檐三覆,中悬铜钟,以警早夕”。在距离钟楼六里的云霁街东端是与钟楼一样巍峨高大的鼓楼,钟鼓二楼,一西一东,遥遥对峙,矗立在云霁街的两端。

钟鼓二楼都是由台基和殿楼两部分组成,台基均高十六米左右,城砖砌成,基座上的殿宇都为“九五开间”——九开间、五进深,彰显皇家的“九五之尊”。基座上的大殿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金碧辉煌!台基下都有东西向三个券门,门洞外侧镶有十公分白玉石门边,正中门上方的白玉门额上刻有四个阴体楷书大字,钟楼是“丹凤朝阳”,鼓楼是“万世根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