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下大乱(2)18(1 / 2)

李守忠赶忙鞠躬还礼,口中答道:“老师傅俺是来求子的。”

老和尚点点头,对他说:“看你这么虔诚,又不远千里到此,送你一子吧,定能满足你的心愿。”

说完,老和尚递过一个穿黄布衣衫的布娃娃,李守忠双手接过,口里千恩万谢地谢过。

李守忠回来后没有多久,屋里的就有了身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李自成是在一个晚上,当晚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其母梦见一个穿黄袍的人进到屋内,随后生下了李自成。

就在李自成出生几天前,另一位明末农民起义风云人物张献忠,在陕西延安府庆阳卫定边县柳树涧堡【2】一个叫燕子岭的地方出生,只比李自成大四天。

传说李自成是破军星【3】转世,张献忠是煞星君。后来张献忠进川杀人如麻,不是煞星又是什么?

这两位风云人物在明末崇祯年间,搅了个天翻地覆,推翻大明朝统治,分别建立了大顺、大西政权。

李自成小时候没读过几天书,给本乡艾姓地主放羊,从小喜欢舞枪弄棒,骑马射箭,打架凶狠,屡次犯法,但为人仗义,好广交朋友。长大以后,他在银川驿站当站卒,后来因包养的驿马无辜死亡被裁撤。

反正也活不下去了,他就与侄儿李过带几个要好的弟兄去投军。后来,各地的农民吃大户、拉杆子当土匪,军队缺饷严重叛乱时有发生。官府镇压平息后,不久活不下去的农民又再次暴乱,随着天灾人祸地不断加重,暴乱农民此伏彼起,他们逐渐地形成了几股大的人马。李自成也加入了高迎祥的队伍,由于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高迎祥委任为八队老管队【4】。

注释

【1】李继迁:1038年,五代十国时,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在兴庆——宁夏银川称帝,建立西夏政权。

【2】柳树涧堡:今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

【3】破军星:北斗共有七星,分别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星排列呈一柄勺子形状,勺把尾端一星是瑶光,又名破军星。破军星是耗星,主破坏之象。

【4】老管队:队长。

第三节屡败屡战

《隋唐演义》中有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之说,明末农民起义军也有十三家七十二营。明末的农民军队伍一开始是极其分散的,以营为单位,各营之间相对独立,时分时合,各自为战,各营头目之间互不节制,无从属关系。后来由于经常与明军对抗,单独一营力量过于单薄,又出现各营合并后以“家”为组织形式相对稳定的结构。初有三十六营之说,攻陷凤阳前有“十三家七十二营”之说。

与历朝历代农民起义一样,灾荒年,活不下去了,有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开始只是吃大户,遇到官府捉拿,则一哄而散。被捉到的,轻者发配,重者杀头,总被杀头也不行啊,便以武力对抗。开始时,是官府抓差办案的衙役,人太多衙役对付不了啦,就出动维持地方治安的弓兵,然后是军队。

这时的农民军是一个松散的组织,领头人能够带领大家吃饱饭,大家就跟着他;不能,那只好找能给饱饭吃的人依附。遇到军队弹压,只有四散奔逃的份。毕竟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没有见过血腥的场面。老实巴交的农民中夹杂着一些土匪、地痞,在抢掠过程中免不了伤人、杀人,经常见血逐渐变得冷酷。再经过大大小小各种规模的战斗,农民军队伍渐渐有了战斗力,特别是队伍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旧军人,战斗力愈加强悍。

在战斗力日益强悍的同时,内部组织体系也逐渐完善起来。农民军的首领称为老掌家(俗称掌盘子的),手下有十几个老管队,一个老管队管辖六、七十或四、五十个小管队。每个小管队又管辖一、二百或者三、四百个管队。最小的组织单位被称为管队,一个管队有二十人。掌盘子的作为全军的总头目,自己手上有八、九十个家丁,还有三五十个负责巡逻侦查的夜不收【1】。

随着与明军不断地交锋,战争的需要,有些农民军也仿效明军的军阵制度,建立了哨队制度。一个大哨队大概3000人左右,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哨,每一哨管队称领哨,五哨总头目叫大哨头。

李自成的老八队也是在不断与明军的战斗中逐渐形成强悍战斗力的。

后面追得急,前面跑得快,眼看转过一个小山包,就能摆脱掉追兵。却听见一声号炮响,前面呼啦啦出现一支人马,中军大纛前,一杆大旗在风中咧咧飘舞,旗正中心一个斗大的“练”字,为首的正是陕西总兵练国事。

平时农民军各家并不怕练国事的兵,不是打得过,而是双方队伍中都是陕西人,彼此老乡,真交起手来,官军往往网开一面,放他们一条生路,有时还抛弃一些粮食、牲畜,给他们一些补给。

但是,这一次,后有追兵,前有拦阻,整个队伍一下子慌乱起来。一部分农民军转向左侧奔逃,各家掌盘子的招呼也不灵了。高迎祥知道这个时候往另一个方向跑,官军兜屁股一追,就会有全军崩溃的危险,唯一的办法是硬着头皮杀开一条血路。他对左右各家掌盘子的首领大喊:“大家一起上,击败练国事才能有生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