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神曲回忆(一)107(1 / 2)

埃洛希姆带着厄洛斯决定避其锋芒,毕竟他还不知道为什么天使这么惧怕他。

埃洛希姆躲闪到一旁,又打开了但丁送他的无名书,他感觉自己是不是忘了什么。

连忙对着无名书说道:“快,告诉我,但丁写《神曲》是为什么?”

无名书没有反应,埃洛希姆气急败坏地说道:“你再没反应,我把你毁了!”

埃洛希姆话音刚落,无名书上就开始显露出一行行的字,那是关于《神曲》的回忆。

埃洛希姆缓缓看了下去,只见那本无名书浮现出的字——《神曲》是为什么诞生出来的?但丁写《神曲》又是为了什么?

总之,但丁当时过得特别苦逼,政治斗争失败,流放在外思乡情切,索性用家乡话写了个诗歌体的大作文。

在这作文里,虚构了一场无比奇幻的旅行,一共写了一万四千多行,写了十几年才写完(对,拖稿天王),写完不久就去世了。

直到去世,也没能回到佛罗伦萨家乡。

这个作文就是《神曲》。

没成想这作文流传千古,成了古往今来最会编的游记,各种公路片的祖师爷,但丁自己,也成了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没有之一。

伟大到啥程度呢,从早时候的意大利里拉,到现在统一欧洲市场的欧元,哪版票子上都必须得有他。

这场旅行,确实够与众不同,不是什么8天12国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也不是孵酒店晒太阳跳伞潜水比基尼。

而是但丁本人莫名其妙穿越到一个黑森林后,被古罗马大诗人维吉尔带领着,参观了人类肉体死后灵魂所至的那个世界。

这个世界分为3界:地狱Inferno,炼狱Purgatorio,天堂Paradiso。

一般人的话,只能在死后被发配到某一界的某一层,但咱们的但丁同学,主角光环闪瞎眼,不用真死,就游览了这一整个奇幻世界。

他一路上遇到无数古代的英雄、名流,还有他的政敌和朋友,可惜他们没法坐下来好好聊天喝喝茶,因为这些人,或者说鬼魂,基本上都在受着各种各样的酷刑。

比如作为游魂脚不沾地还得不停经历大风大雨啊,比如不断被怪物剥皮啊,比如在污泥中赤身露体互相撕咬啊……我真想问问但丁写作时是怎么个精神状态的。

而这个酷刑的逻辑,就是你在人世间犯了什么样的罪行,在你的肉身死后,灵魂就得承受相应的惩罚。

当然,如果你是个真善美的大好人,尤其还得特别虔诚地信仰上帝,是能上天堂享受永远的荣光的。

但这样的人太少啦,不信的话请自我反思……总之,一般人都只能去到地狱之中。

如果死前有悔改之心,那恭喜你,能被派到炼狱,也称净界中。

这个地方还不错,接受惩罚经过历练,得以赎罪后,是可以升入天堂的。

这个炼狱的思路,是罗马天主教特有的。

后来教皇利奥十世卖赎罪券挣钱,卖得天怒人怨,引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分裂出新教,改变了整个西方文明,那是后话了。

但如果你到死还毫不悔改,那对不起,地狱见吧,每层地狱都容纳不同的罪人。

罪人的灵魂将在这里接受永远的惩罚,原理跟咱们中国的阴间啊冥府啊,十八层地狱每层惩罚不同挺类似的。

那么,做了啥算是犯了罪呢?

在这本大作里,罪行、善行的判断标准,主要还是以当时中世纪天主教的宗教思想为基础的。

但丁还是很爱上帝的。

大体来说,能被打进地狱的罪孽,第一名就是不信上帝。

往下依次是:邪淫、贪食、吝啬及浪费、易怒、异端邪说、暴力、欺诈。

炼狱的,貌似轻点,是: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财、贪食、贪色。

当然,但丁可不是什么封建卫道士,当时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大家已经开始对教会的思想禁锢非常怀疑了。

但丁也是其中之一,他也很推崇古希腊文化,在《神曲》里夹带了好多世俗的人文主义的私货,很有自己的是非判断。

虽然爱上帝,他可不怎么爱教会的,所以,他把好几个教皇都扔进了地狱,也对一些地狱中受苦的游魂充满了同情。

后来革命导师恩格斯同志强烈赞扬过但丁:“但丁作为意大利中世纪的最后一个诗人,也是新时代的开始的一位诗人。”

恩老师说的就是对!大家爱死了的那个文艺复兴时代,可以说就是但丁开启的。

米开朗琪罗啊,达芬奇啊,后世的罗塞蒂啊,罗丹啊,达利啊,都从但丁的大作中获得过灵感。

一开篇,35岁的但丁,体会了各种各样的中年危机后,发现自己在一个黑森林里迷路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想爬上一座通往光明的山丘,不料扑出来3只野兽,拦住了他的去路。

这时,突然一位壮士,啊不,文豪从天而降,但丁发现原来眼前这位,就是他仰慕已久的古罗马大诗人维吉尔。

帅帅的维老师告诉但丁,他可不是跟三流韩剧一样,没事儿遛弯光凭缘分就遇到但丁的。

而是一位天堂的圣女,也就是但丁曾经爱慕过的女郎贝亚特丽切,在天上得知了但丁的迷路,拜托维吉尔的游魂施以援手,方才冲着贝大美女的面子前来的。

维老师表示,来都来了,就转转吧!他愿意带着但丁走出此地,到地狱和炼狱分别看一看。

但是到了天堂,维老师就无能为力了,因为他也是个罪人,没有资格进入天堂,届时,还要贝亚特丽切亲自前来,带但丁领略天堂的风采。

维老师还特别说明了,贝亚特丽切现在的地位可不一般。

贵为陪在圣母玛利亚身边的圣女,与著名的圣徒圣露西亚,还有圣经中雅各最宠爱的妻子拉结一起工作。

这两个妹子可不一般,起码也是天堂的总助级别了。

贝大美女和她们同级,比起什么七仙女啊嫦娥啊这种空中丫鬟的地位,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那她俩到底是谁呢?

圣露西亚(SaintLucy,或SaintLucia)。

露西亚确有其人,是公元4世纪初西西里岛一位虔诚的少女。

她一心爱着上帝,不想嫁人,苦苦劝寡居的妈咪把家财都捐给教会,捐给穷人。

当时她妈妈给她找了个婆家,但未婚夫不信上帝,当他听说要把这么多钱都捐了,这个生气啊,索性给她告了官。

当地的执政官一看,哟,这妹子这么舍得花钱?

那干脆给皇帝也捐点钱搞个祭祀吧?

大义凛然的露西亚当然是给他拒了,你谁啊?

执政官一怒之下,给姑娘判了死刑。

然后,神奇的时刻到来了!

众多官兵,居然无法拖动这位少女,架起火堆,姑娘也毫发无伤,这当然是上帝在显示奇迹!

但是,后来姑娘还是被一柄剑刺死了(上帝的心思你别猜,别猜别猜)。

总之,露西亚年方21岁,殉教而死。

后来,作为宗教狂热少女的典范,被教会封圣,以鼓励更多的姑娘们不要钱财!不要嫁人!只要上帝!

坏人们在害死露西亚前,还把她美丽的眼睛先挖了出来。

所以在很多露西亚题材的画作中,尤其是中世纪注重“象征”的作品中,她总是捧着个盘子或者拿个树枝,上面搁着……她的眼睛……

露西亚遇害的那天是12月13日,后来,这一天就成了她的纪念日。

神奇的是,她的故事不断流传后,居然在万里之遥的瑞典,和当地风俗结成起来,形成了现在瑞典最有特色的节日——圣露西亚节。

话说瑞典地处北欧,冬季的黑夜漫长寒冷,好多习俗都祈祷光明有关。

当时教会把露西亚的故事传到瑞典,大家一看,这个纪念日12月13日,不就是我们的冬至吗?

这一天后,黑夜逐步缩短,白天越来越长,再一看,“Lucia”这个名字,源于拉丁文Lux,本来就是光明的意思,莫非她就是天降的光明女神?

算了,是不是的,我们就当她是了!

于是,直到现在,每个圣露西亚节,瑞典的孩子们都会身穿白袍,手持蜡烛。

簇拥着一位头戴蜡烛头冠的白衣女郎——她扮演的就是露西亚,从清早就唱歌游行,迎接光明的到来。

拉结(Rachel)这位圣女的故事,就没露西亚这么刺激了,她是圣经里犹太先祖雅各(Jacob)的表妹。

也是他一大堆妻妾中最爱的,算是犹太民族的女祖先之一。

据说拉结长得那叫一个美啊!反正雅各一见她就爱上了她。

结果中了舅舅的奸计,心甘情愿牧羊七年,以为娶了拉结,其实娶的是她长得不咋的的姐姐利亚。

他还是想娶拉结,于是,又给舅舅扛了七年活,终于娶到了拉结。

有情人终成眷属过着幸福的生活就完事了呗?少年,你太耐义务了。

拉结现在有了新的追求,就是生孩子。

没办法,当时怎么也是好几千年前,古代人的思想里无后为大,对这个重视也是有情可原。

眼看着姐姐生了一个一个又一个,拉结自己却一直没怀孕。

直到利亚生了4个儿子,拉结实在是崩溃了,干脆把自己的使女送给雅各当姨太太了,琢磨着使女生的孩子,是不是也算自己这边的吧?

拉结还大着胆子,从父亲那里偷来异教的神像拜,也对,多拜拜,谁知道哪个神仙有用呢?

而雅各呢,号称爱拉结,倒也是来者不拒,跟使女生了两个孩子。

姐姐利亚一看,斗气儿是吧?好,跟!一狠心,把自己的使女也送给雅各过夜了。

拉结这一辈子都在闹心生孩子,最终也是死在了孩子身上。

后世的犹太人们倒是尊她为贤母,她的墓地,至今也朝拜者众多,却还是让人觉得挺心酸的。

贝亚特丽切(Beatrice)

在天上的贝亚特丽切能和没事就端着自己眼睛的圣露西亚,还有想生孩子快魔怔了的拉结为伍,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这位但丁心目中完美的女性,也是确有其人,名唤BeatricePortinari,是佛罗伦萨一位银行家的女儿,算是名正言顺的大家闺秀,21岁嫁给一位门当户对的银行家,可惜24岁就病逝了。

咦?她也没演过惊悚片也没演过家庭伦理片,傻白甜一只,何德何能当上圣女呢?

还不是因为是作者的女神咩。

在电影《但丁密码》里,兔兔牙女医生也给博物馆员扯了一通“为啥但丁饱含忧伤,因为他对贝亚特丽切爱得深沉”,孕妇馆员哭笑不得:“……你还真浪漫。”

其实,贝亚特丽切跟但丁基本上就不认识啊!

按照但丁自己的说法,他是在9岁的时候,邂逅了比他小一岁的小萝莉贝亚特丽切。

估计就是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反正当时就被这个小美妞迷得神魂颠倒,但此后多年也未能相见。

直到9年后,但丁在佛罗伦萨的圣三一桥畔,再次偶遇了贝亚特丽切,过了这么多年,不知怎么的他就认出来了,当时就“忘记了如何呼吸”。

然后,他们再也没相见过,估计真实的贝亚特丽切到死也压根就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个一往情深的爱慕者。

但是,当事人自己知不知道还真不重要,这一点都没耽误但丁把她当成永远的缪斯。

贝亚特丽切的死讯,不光没让他死心,反而令但丁更肆无忌惮地幻想了。

他第一本诗集《新生》的主角就是贝亚特丽切,在神曲里更是把她写得天上有地上无,还特别热心地安排但丁的地狱、炼狱、天堂之旅,看着就好像这俩人早就关系不一般似的……

论YY程度,但丁要是自认第二,还有人好意思认第一吗?毕竟,能经久不衰地印在票子上,必须得靠实力碾压啊。

所以,实力逼人的但丁,听维吉尔老师讲明了来历,自行进行了半天思想建设,终于下定了决心。

来一趟不能白来,走过路过不能错过,维老师这么热心还免费,必须得跟着他去走一趟开开眼界!

于是,他们一边聊一边走,突然,前方浮现了一座昏暗的大门,阴阴森森,上方刻着那著名的铭文:

LASCIATEOGNESPERANZA,VOICH'INTRATE

意为:进入此门者,必将放弃一切希望!

一阵阴风吹过,但丁禁不住打了个冷颤!这是地狱的大门啊!

话说这趟永恒世界的VIP冒险,此前只有两位了不起的大人物有幸以肉身前往,又活着返回的。

但丁同学自忖并没人家那样的显赫功绩,万一配不上这趟旅程,被哪里来的神鬼拦在半截回不来了可咋整呢?

他这个担心,倒也情有可原。

毕竟这两位前辈,一位是古代神话里的英雄埃涅阿斯,也被认为是罗马人的祖先。

另一位,则是耶稣的使徒圣保罗。

埃涅阿斯,别看名字听上去有点生疏,但在古希腊神话中,可是半神一般的存在:父亲是特洛伊王子安喀塞斯,母亲则是爱神维纳斯。

也就是说,他是维纳斯出轨找了人类小三生的娃……

咱们这位大向导维吉尔老师,和埃涅阿斯的渊源可大了去了——维老师最最著名的作品《埃涅阿斯纪》,就是以这位大英雄为男一号而作的。

讲述的是在特洛伊大火后,埃涅阿斯国破家亡,带领一批人马,在海上漂泊多年,历经艰险,最终抵达意大利,建立罗马民族的故事。

埃涅阿斯,是特洛伊国王的女婿,被希腊人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家国(记得不,希腊人得以进城的木马计还是奥德修斯的主意)。

妻子也不幸遇难,他顾不上悲伤,带着老父、幼子和一些族人,逃命到了海上。

山河破碎风飘絮,零丁洋里叹零丁呐!王子贵胄就这样变成了难民……他们要到何处去呢?

一个个神喻,加上亲人魂魄的告知,埃涅阿斯得知天神的意愿,是让他奠基伟大的罗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