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世道艰难(1 / 2)

出屋,使桨,乌篷船使向江里。

“沧海第一江”之称的天江水域,不光有鱼虾,水系连绵不绝,丰泽大地,江中生灵何止亿万,灵草,奇鱼,载有宝藏的沉船,应有尽有。

江中比陆上更为危险,一是水系复杂,江底暗藏玄机,每年沉船数不尽数,二是水底是水中妖物的天堂,人若潜入其中,不仅视线灰暗,无法呼吸,一身功夫使不出半层来,不愿犯险。

普通鱼一条不足一文,珍贵鱼类,往往一条能值数两银子,百千倍价格。

珍贵鱼类,往往不好捕捉,所以,普通渔家,春捞秋捕,夏养冬斗,丰收时,一天收入多则才达百文。

但他可不是指像他这种的养渔户,以池塘养鱼为主,跟农耕种田一样,商家收货时,才有辛劳一年的收入。

一石米至少上千文,一季,三口之家,需二三石米。。

而现在,饥荒到来,米价更是飞涨,就如他,终日饱受饥荒。

陆修一日三餐的豆饭,没办法,豆饭便宜。

来江上,他打算练习重温网捕技术,也有点赚外快的意思。

虽然身具飞叉术,但用鱼叉叉鱼,鱼被洞穿后,卖是别想了,到了渔市就不新鲜,捕鱼还是靠着渔网。

身在江边的人,怎么可能不会用渔网?

深入江上,陆修也在寻找值钱的大鱼。

大鱼即使刺中,价值也居高不下,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一些鱼滑溜聪明,或者很好看,很好看。

属于本身就很稀缺。

陆修的船边,有不少大鱼正在欢快的扑腾着,其中草鱼和青鱼为主,大多数浮在水面的个头都有数斤左右,少数甚至达到了十多斤。

但是没用,不值钱。

过了一会,他就在江面发现一头大约成人手臂长,四五斤左右的大黄鱼。

黄鱼无鳞,肉质鲜美,捕量少,酒馆食堂青楼老饕都会出高价收收。

四五斤的大黄鱼,足够上百文。

在江面上游荡了大半时辰,才碰上这么大的一条黄鱼,当然要把握住机会。

遇上这条鱼,是运气,等撒下渔网,也不一定捕到。

陆修撑船靠近黄鱼,又握住鱼叉,不断调整呼吸,看准时机,靠鱼最近时,单手猛然投掷鱼叉。

即使这样,黄鱼也离乌蓬船七八米外,离近又可能惊动黄鱼,普通人想用鱼叉插中简直痴心妄想。

鱼叉如同落雷,迅疾飞射,落入水中。

陆修调整着角度,感觉着力道,麻绳也逐渐收回,最后不动,但是仍有距离。

他撑船慢慢驶向黄鱼,却没有像上次那样将鱼叉从湖面猛然拉回,甚至未拉,直到手中绳子尽没。

最后一拉,伸手接住下落的鱼叉木柄,黄鱼也被刺中,并且动弹不得。

奇怪的是,当将鱼取下,寒光一门,大黄鱼开始疯狂挣扎起来。

三重飞叉术,不仅练手,也练眼,在他的一双眼睛下,似乎能看到水下的更多层。

【勤江捕鱼,呼吸法+10】

【中鱼江野,鱼叉起威,飞叉术+20】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