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拜见卢植(2 / 2)

“听闻公子今日要见父亲之友,卢植,卢植是性情中人,能文能武,不如公子作一首边塞诗,来宣扬自己的志向?”

“嗯......不错不错,蔡小姐说的有道理,就这样,让我想想。”

“卢植曾今也是参与过边塞军防的公子。”

蔡琰提醒道。

“想到了!”

“烽火照大汉,心中自不平。铜鎏金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名为《从军愿》”

......过了半响......

“公子,你莫非是......天上的仙人?怎么每次作出的诗水平都这么高超?”

“公子的志向,蔡琰已知.......”

蔡琰没想到崔念依旧是出口成诗,而且又是足以流传后世的好诗,真不知道该咋回话了,整个人已经呆住了。

“那就这样吧,扬名的事情就交给蔡小姐了,在下的诗就放在这里了。”

崔念宛然一笑,便转身离去。

“哎!崔公子,放心吧,交给琰儿,若公子不弃琰,琰期后与公子相见也。”

蔡琰看崔念直接走了,急忙向崔念喊道。

“哈哈,后会有期。”

......

卢植来了,崔念被请到了蔡府的前堂,堂内早已经摆好了宴食。

话说自从蔡邕的亲传弟子,崔念的生活水平直线提升,每天中午都能在蔡府吃一顿好饭,连带着之前皮包骨,都逐渐消失了,要说以前是精瘦的话,现在的他更偏向于健壮。

“看来今天又有能吃点肉了,太棒啦!”

崔念心里想到。

“咳咳,崔念啊!你在想什么呢?”

“卢先生来了,你两眼光盯着肉干什么?怎么?平时为师缺你一口吃的了?”

旁边传来蔡邕,不高兴的声音。

“啊?啊,抱歉师父,嗯.....拜见卢公,晚辈刚才无礼,愿卢公莫要生气。”

“呵呵,蔡伯喈,没想到你这么严肃的人,收了一个这么随性的弟子,这可不像你啊。”

“哈哈,子干说笑了,要不是此子确实非常有才华,我蔡邕才不可能收他为弟子呢!哼!”

“哈哈,伯喈,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卢子干今天就听你的,试试你这个弟子适不适合学习兵事吧!”

卢植对蔡邕笑呵呵的说道,随后转头看向崔念说:

“崔念是吧,听你师傅说你文采不错,我就不考校你文采了,我也听闻了你赞扬高祖皇帝的大鹏歌了,不错不错,确实是足以流传世间的诗。”

“那么,来,我考效考校你军事吧,来你和我讲讲你对兵事的理解,就说你认为什么样的队伍才能百战百胜吧。”

崔念听到卢植这么说,知道机会来了,未来能不能与军队挂上钩就看这次了!

“卢先生,弟子以为一夫百战百胜,在甲兵,在职业,在军纪,以及信仰!”

“好的甲胄,能够保障将士们的生命安全,能够提高士兵的持久战斗力,在战斗中提高存活率,是决定一名士兵生死的关键之一。”

“军纪,代表的是将领对下属官兵的控制力,代表着一支军队的组织力,可以说是很基本的东西,军纪不好的部队,代表着军队的将领和军官无法有效控制和指挥这支军队。”

“那么这支部队将是个于强则弱,遇弱则强的队伍,甚至有可能遇弱则更弱!”

“信仰,是一种对自身部队或者国家的自信,是精神气魄,而其中将领的信仰坚定更是尤为重要,能最大程度地凝聚全体官军的意志力量。”

“具体可以参考孝明皇帝时期的西域孤军事件,困守古城,被成千上万的匈奴包围,誓死不降,坚守一年,三千士兵就剩二十多人,他们早就断粮了,饿了啃马鞍,渴了从马粪中攥水,靠着顽强的毅力多次击败了骁勇善战的匈奴骑兵。”

“这里的信仰是什么?一方面是大汉带给他们的,另一方面是主将耿恭的意志坚定,最后才是这些士兵对生的渴望。”

“卢先生这是我对你的问题答案的见解。”

崔念不留余力的将自己所想的答案全盘托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