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携礼拜师(2 / 2)

......

“臣等弟子,奉师贺喜师!新收亲传!”

蔡邕的弟子们纷纷恭贺道。

“来,崔念,拜见你的师兄们。”

“弟截,谒诸(拜见)师兄,愿兄以后善师弟我,谢谢。”

崔念向诸位师兄行礼拜道。

“不必客气,师弟快快请起。”众师兄道。

“好了,你们散了吧,都去学习吧,有学习的问题可以在一个时辰后来我的房间请教,崔念随我来。”

“诺”“是师父。”众弟子回道。

蔡邕带着崔念来到了他的书房,说道:

“以后你就在我这里,贴身学习,其他学生只需要学习三个时辰即可,你身为我的第二个亲传子弟,每天必须四个时辰以上,直到大概熟读我给你定下的学识才行。”

蔡邕对崔念吩咐道。

“是,师父,那请问,我的大师兄是?”

“卫氏,卫仲道是你的大师兄,你师兄这几日回乡,以后见的机会多的是,好了,不说废话了,开始学习吧。”

“想必你父亲早已将六经教给你了,那我就教你些别的吧”

“那你当下学习四书即可,之后再根据你的学识来看看你适合什么。”

说完,蔡邕拿出一堆竹简放在了崔念的面前。

“额......”

日子过的很快,转眼间一个月就过去了,在这一个月期间,蔡邕向崔念教授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刚开始蔡邕还准备倾囊相授这些书籍的知识,可是他逐渐发现,崔念虽然能学懂,而且偶尔还能融会贯通反问蔡邕,但是对这些书籍兴趣并不大时,便逐渐转变了教学方式,由直接输入式教学改为了讨论的方式教学,因材施教。

“崔念啊,在汝看来,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也?”

“师父,在我看来,人性之初,无关善恶,与其说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不如说是性本利,利益的利。”

“哦?说来听听。”

蔡邕听到崔念的新观点不由好奇问道。

“人生未久,须乳养之。为婴兒儿时,饥则知自吮之,以救饥也;人出生未久,需要母乳来喂养,在婴儿幼时,饿了的时候,便懂得去主动去吸允母乳,来解决饥饿。”

“其状不便,则知涕泣,以求所安,以自为适;当他们休息姿势不舒服时,便懂得通过哭泣,来寻求父母的安慰来,来让自己变成舒服的姿势来休息”

“年长,至于儿童,虽不乳哺,而饥则就亲,痛则求亲之慰;岁数再大些,到了幼儿时期,他们虽不在吸允母乳,但是饿了仍然会去找父母要吃的,伤心时候则会主动寻求父母的安慰”

“这样的现象会伴随着他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再一代复一代”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崔念向蔡邕解释道他的观点。

“说的好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的观点竟与太史公的话不谋而合啊。”

蔡邕回答道。

“哎,连少年都知道的道理,朝廷诸公京竟未能有所发觉。”

蔡邕感叹道。

“师父,发生什么事了吗?让您叹气。”

崔念问道。

“崔念,你感觉今年冬天怎么样。”

“不好,今年冬天下的雪太少了,怕不是大旱要来了。”

崔念说道。

“是啊,去年也是大旱,前年也是大旱,饥荒越来越严重了,洛阳城内的平民都受到了影响,哎。”

“而公朝诸公,曾复扰攘,十常侍戚,交争不断,陛下犹纵酒不思,不恤民生,这些种种才导致国势日趋疲弱啊!”

“而我蔡邕,却只能困在家中,这一切看在眼里,却没有一点办法,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