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求学之始(2 / 2)

孩童读书,讲究的是朗朗上口。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先生说过,书读一箩筐,胸中生丘壑。

不过这丘壑是个什么玩意,二虎可不知道,只知道是好词。

所以说,虽然二虎年纪小,但已经尝过了别离的滋味。

每天上午柳叶都显得很忙碌,要洗家里人昨天换下的一堆衣服,要出门买菜,葵菜、黄瓜、牛蒡、莴苣这些蔬菜瓜果除了二虎其他人都爱吃,要买菜农早上摘下来运到城里的,水灵灵的,透着一股田野的清香。

猪肉、羊肉、鸡鸭肉也是要买的,二虎不爱吃素的,柳叶变着花地给他做,总要让弟弟吃饱吃好。

买完菜就差不多该准备中午的饭食了。

柳叶隔三岔五还会买些糕点零食给弟弟解馋,但不敢多买,一则费钱,二则这些东西多是甜的,吃多了牙会长虫的。

其实柳叶也挺喜欢吃的。

弟弟剩下的,她就吃了。

现在家里多了一个帮手,柳叶整治饭菜更用心了。

柳叶看到的凡无忧,干活时特别认真,手艺也好,何柱在背后夸了不少次。店里无论来了什么人,凡无忧都是热情有礼,一次前街上的阿婆来打一把椅子,阿婆九十多了,蹒跚而行,凡无忧看到以后,赶紧到门口,双手搀扶着阿婆到店里坐下,半蹲在阿婆身前细细询问尺寸、样式,阿婆口齿不好,说不清楚,凡无忧就反复比划,后来干脆拿过纸笔,寥寥几笔勾出轮廓,阿婆所想的椅子跃然纸上。末了,凡无忧怕阿婆走路不便,搀扶着阿婆送到前街家门前。

一把椅子不过区区三百文而已。

柳叶记得二虎的先生曾经讲过: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半年多的时间,上门定做木器的有城内的高门大户和富商的管事,也有像前街阿婆这样的普通人,无论是谁,凡无忧都能礼貌如一。

无论尊卑皆有礼却又多难?

柳叶喜欢这样的凡无忧。吃饭的时候她会看他爱吃什么,然后默默记下来,放到心中的食谱里。

没活干的时候,凡无忧多数时间在读书。

鬼市上买来的《大学传注》、《正雅风记》、《万山烟水》和《东翁游记》四本书早就看完,他又到书店里买了一些,在何柱这里挣到的工钱倒有一小半花在了买书上。除了经义,游记、杂学也都有涉猎。

读书本就是他的兴趣所在,也是了解这个世界的最快方式。

在这里,主流的学问体系与大明并无二致,儒学是正宗。前朝大宋重文抑武,大明有所不同,虽然也以儒家立国,国初为了攘外安邦,武将地位尤在文臣之上,太祖马上得天下,开国名将如云,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等人威名显赫,却多为太祖所猜忌,多数不得善终。蓝玉之后,名将几乎凋零殆尽。成祖之后,天下承平,也慢慢走到了大宋的路子上,以文臣领兵,节制武将。文风日盛。然而宋朝文学经济兼容并包的思路却未能承袭下来,有宋一代,虽然首重文学,强调进士出身,但是天文、地理、农学、药剂均发展迅速,不禁士人百姓外出,南北通商也极大繁荣。而大明朝倡导百姓安守故土,工商行业者几乎沦为贱民。

相比之下,唐昭世风更类大宋。文学之士以儒学进阶;修行者强者为王;武学兵法有成者可为统兵大将,也可为朝廷笼络的座上客卿;朝廷还设有兵器监、工程监等,让手艺精巧的匠人能以白身获得职位,俸禄也算丰厚;至于商贾之事,几大商会本就是国内很强的民间势力,不仅影响衣食住行,更在强大的财力支持下与仙家宗门相互支持,互为奥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