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过冬19(1 / 2)

对于刘协来讲,近期的日子简直不要太好过。每周派荀况去施工现场搞一次施粥都能稳定收到二百点左右的愉悦点,刨去作为成本的一百个愉悦点,每次荀况去都能净赚一百点愉悦点。

理论上来讲,每次都这样吃,这些百姓的热情再怎么高涨,产生的愉悦点也会有所下降。因此为了保证他们每次都能稳定的产出愉悦点,事实上每次施粥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荀况第二次去的时候,就带上了刘协赏赐将士们剩下的鸡肉,将鸡肉撕成一条一条的放在粥里,做了一碗肉粥供百姓们享用。百姓们平时是吃不上肉的,哪怕是鸡肉这种并不难获得的肉也很难吃到。因此那一次的施粥直接给刘协赚回了八百点的愉悦点。

有时遇上不太好的天气,刘协会吩咐荀况在白粥之中加上一些注入胡椒之类的香料。味道怎么样刘协倒是不清楚,不过肯定能起到暖和身子的作用。

有些时候刘协会额外多花一些愉悦点,多换一些冲泡米,吩咐那些百姓在施工结束之后将粥带回去给家人们一起享用。为此刘协也经常会受到许多零零散散的愉悦点,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胜在次数非常频繁。

这样的施粥一直持续到十月中旬,除了每周固定的施粥能赚到的至少一百点愉悦点之外,再加上零零散散的点数,刘协施粥赚到的点数足足有一千五百点愉悦点。

在此期间刘协还为黄天祥装备上了武力+2的龙胆亮银枪以及穆王八骏之一的奔霄,使得黄天祥的实力也上了一个台阶。对于典韦则是直接给典韦换了一双铁戟,刘协在浏览装备商店的时候偶然看到了和恶来铁戟外观非常相似的恶来神戟,便直接为典韦兑换了这个仅有一字之差,却能多加1点武力的武器。

在刘协的努力下,身边一圈人的武力值都有了一定的提升,提升最多的当属李存孝。由于李存孝“双绝”的技能效果,在将禹王槊和毕燕挝都升级到武力+2的程度之后,李存孝只需要骑着黄骠透骨龙,拿着武器上战场,就能武力直接+5,上来就能甩开对面一个档次。

除了李存孝之外,收益最大的就是刘协身边的这些谋士了。由于萧何和范蠡的政治已经达到了105的层次,因此刘协便为两人兑换了智谋+1的帽子和智谋+1的长袍。

此外刘协还发现谋士其实也是有自己的武器的,萧何和范蠡这些被召唤来的谋士比较喜欢象征君子的剑,同时装备商店也存在专门为谋士打造的武器,虽然不能武力+1,但是能魅力+1,也算是有所提升。

这段时间里除了不断收割施工现场的百姓们的好感之外,刘协也没有忘了自己最主要的任务。施工场地的三万人看起来很多,但是放在整个陈国以及周边郡县之中,数量其实并不多。

因此刘协并没有忘记在周边的这些郡县广布恩惠。对于这些郡县的手段自然就不能局限于施粥了,毕竟这些地方这么多人,施粥无论如何都是施不过来的。对于这些地区,刘协的选择则是更加经济实惠的烧烤。

毕竟这些地区的百姓其实并不怎么需要担心温饱问题,偶尔吃顿肉吃些没吃过的新鲜蔬菜就足以让他们开心好一阵子了,顺便也能给刘协增加许多零零散散的愉悦点。

现在以陈国为中心,周边的陈留、梁国、沛国、汝南、颍川等郡国都广泛流传着刘协的贤明。东部的司州由于西凉军的劫掠,导致许多灾民向东进入了兖州和豫州,而这些灾民自然也是刘协争取的对象,所以刘协也没少在这些人身上刷愉悦点。

不过不管是刘协还是他的智囊团都很清楚,一味的给百姓分发食物是没办法让百姓们彻底归心的,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他们能切实的感受到刘协的好。这样哪怕刘协日后不在陈留活动了,这里的百姓也依旧能记得刘协的好。

对于那些在施工的百姓们而言,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自己家里的那些田地在没有自己这个最主要的劳动力之后,会逐渐的荒芜,到了年末一点粮食都收不上来。

于是刘协便带领自己的军队挨家挨户的帮忙,士兵的身体素质再怎么说也是要比普通人好不少的,再加上军队之中还有诸多猛将,干农活的速度要比普通人们快上不少。因此尽管刘协的军队只有三千人,但是将三万人的田地照顾的井井有条的。

在干农活的时候,刘协也抽空询问过高顺、李存孝等人。理论上来讲马上就要阅兵了,他们不以训练为主,反而来帮刘协干农活,这难道不会使将士们的武艺荒废下来吗?

对此,高顺表示干农活也是一种训练,陷阵营在高顺的指挥下哪怕是干农活都极有组织度,八百人发挥出的作用不亚于三千人。而且干农活的时候高顺也会命令陷阵营的士兵们全装全甲,因此也能算作一种负重训练。

而李存孝则认为干农活虽然对骑兵没啥帮助,但是这些其实都是那些士兵主动要求的。这个时代谁家还不是农民呢?又有谁小时候没有挨过饿呢?刘协这个当皇帝的都主动帮百姓干农活了,他们这些做下属的又怎么能闲着呢?

而且李存孝发现,干农活虽然不能提升战斗力,但是飞虎军彼此之间的情感在逐渐加深,同时对于刘协本人的忠诚度正在不断提高。以往李存孝在发出命令的时候,总有些士兵会处在观望之中。

因为这些士兵是跟着自己的主将过来的,以袁家贡献度二百多人为例,在行动前总是要先看袁谭或者淳于琼的眼色,只有他们两个表示无所谓的时候,他们才会去完成李存孝的命令。

袁谭这种贵公子自然是不会尽心尽力的干农活的,即使是走进了田地,也都是在磨洋工。士兵们虽然不能拿袁谭怎么样,但是和袁谭之间正在逐渐分割。李存孝明显感觉到现在指挥飞虎军越来越得心应手了,袁谭和淳于琼等人的影响力正在不断降低。

除此之外,干农活能赚到的愉悦点其实也是非常多的。施粥能赚到的就只有施工现场的那些百姓的愉悦点,但是干农活能收获的就是百姓全家人的愉悦点了。

干农活能增加的可不仅仅只有愉悦点,还有刘协本人的声望。在不断的劳动之中,刘协收获了一个“农民皇帝”的称号。虽然这个称号听起来没什么逼格,但是好处是实打实的,现在周围已经出现了很多专门来投奔刘协的流民。

有流民,刘协就有施粥的对象,就有愉悦点收获,然后流民将刘协的名声传的更远,来投奔的流民就会更多,愉悦点也就会源源不断的增加。到十月中旬的时候,刘协已经有足足三千五百点愉悦点了。

陈国地处北方,十月中旬时每天的平均温度并不会很低,但是早上的时候气温还是比较低的。同时,气温降低也会使人的能量消耗的更快,原本的白粥就有些不够了。虽然也能收获愉悦点,但是让百姓们吃饱就不太现实了。

“系统,这个泡面需要多少愉悦点啊?”

在精挑细选之后,刘协选择了后世最万能的食品之一,泡面。准确来讲是泡面之中最常见的口味,红烧牛肉面。在刘协看来,一袋红烧牛肉面不仅能提供很多能量,面汤也能提供许许多多的热量。而且哪怕是面吃完了,把汤留着时不时的加点热水进去,这一天的热量就有着落了。

“红烧牛肉面的价格为一个愉悦点一百包,请问宿主是否兑换?”

“给我来三万包!”

于是在下一个施粥的日子,一大早便亲自带领士兵们来到了施工场地。这一次黄飞虎吸取了经验,不仅提前就在施工场地周围戒严,还安排黄天化和黄天祥全副武装的待在刘协身边,寸步不离,一定要将刘协保护好。

百姓们第一次吃泡面的样子和他们第一次和粥的样子差不多,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应该就是百姓们对于泡面这种食物更加推崇。反应在愉悦点上就是在这一次泡面吃完之后,足足给刘协增加了一千个愉悦点,直接超越了第一次喝粥增加的点数。

许多人并没有将自己的面吃完,而是吃了一半之后将剩下的小心翼翼的装好,打算带回去给老婆孩子也尝一尝。甚至有许多人特意将面汤保存好,施工的间歇时不时的喝一口。每一次面汤下肚,便有一股暖流穿过全身。哪怕刘协回到陈留之后,也时不时的能收到一些愉悦点,这便是面汤带来的持续的感动了。

“陛下,此人乃是混在百姓队伍之中的刺客!”

回到陈留之后,黄飞虎便将一个自称是刺客的人带到了刘协面前。本来这个人是受陈王指派,混在百姓之中打算刺杀刘协的。如果刘协距离百姓很近,就趁机暴起杀了刘协。

这个刺客虽然是陈王培养的死士,平时的吃食并不会很差,但是红烧牛肉面这种人间绝品他是真的没有吃过。当闻到红烧牛肉面飘出来的香味之后,当即便决定吃完再刺杀,反正也不差这一会。

结果刺客吃到第一口面,喝到第一口汤的时候,直接就被这一碗面给感动了。要知道对于古人来讲,泡面之中所包含的这些东西简直是不敢想象的。酱包里有充足的盐分和油水,蔬菜包里还有蔬菜和鸡蛋,甚至还能吃到一点点肉,面也是平时吃不上的精粮制成的。

刺客仔细的品尝了每一根面,并且将汤喝了个干干净净,甚至把碗舔的都能反光了。随后起身整理了一下行头,查看了一下自己的武器是否还带在身上,然后便淡定的走到了黄飞虎面前,将自己打算刺杀刘协的事情毫不保留的说了出来。

刘协叫来了自己的智囊团,简单询问了一下刺客的身世以及为什么要来刺杀自己,是受何人所托之后,便放过了这个刺客。在刘协看来,这就是一个被陈王利用的苦命人罢了,有什么好审问的呢?

结果没想到刺客在走出太守府之后,便直接朝旁边侍卫的武器撞了上去,侍卫猝不及防之下,一枪直接捅穿了这个刺客,而刺客也就这样魂归西天了。

“被一碗面条感动,弃暗投明,随后自杀以报陈王之恩,陛下的手段当真是恐怖如斯啊!”

萧何感慨了一声,随后便和同僚们一起分析起了陈王的下一步行动。范蠡等人对于这个刺客最后的下场也不免一阵唏嘘,同时也不禁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真的由着陛下来,会不会最后的结果会更好呢?

常言道,真诚才是必杀技。刘协做这么多有什么小心思吗?要说起来其实也有,毕竟他也需要愉悦点。但是做这么多的初衷也确实是为了让这些百姓们吃饱饭,毕竟如果真的想刷愉悦点,那有的是机会,完全不需要如此麻烦又昂贵的方式。

方便面不愧是“二十世纪三大发明”之一,每次荀况分发完这些泡面,几乎都能净赚二百左右的愉悦点。要知道光这些泡面的成本就需要三百个愉悦点啊,也就是说这些百姓每次都能产生五百左右的愉悦点。

当然,刘协也没忘了其他地方的百姓。见方便面如此好用,刘协也在其他地方试了试。流民的需求并不多,他们甚至不需要吃饱饭,有口吃的就行了,因此对泡面的消耗量并不多。

十月中旬还不算很冷,但是马上就要进入十一月了,十一月之后气温便会急剧下跌。刘协倒没那个本事让气温不要下跌,不过他有其他方式取暖,顺便也能再收集一波愉悦点。

在系统商店之中,取暖类型的物品有不同的划分,最便宜的是一种名叫火炉的道具,一个愉悦点能换五个火炉。如果按照这个价格来算,刘协就算把所有的点数都花完,也不够所有人的火炉。

本来这个问题也确实困惑了刘协一段时间,直到刘协看到了火炉的实体。实事求是的来讲,火炉并不难做,哪怕是刘协这个从来没有过制作经验的人也能想到制作的大体流程是什么样的。

而且火炉其实并不需要后世这么复杂的形制。煤炭之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称为取暖用品,是因为没人知道该怎么解决煤炭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而现在毒气被一根伸到户外的管子给解决了,其他东西自然就没那么难了。

于是刘协先找来了几个工匠,让他们仔细琢磨火炉的制作方式,随后便研究出了简易版的火炉。在刘协的推动下,简易版的火炉成功的走进了陈留,随后像周边的县城进发,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由于这个炉子最初的形制是刘协敲定的,因此这个炉子在民间也被称为汉帝炉,又因为此时是初平元年,因此又被称为初平炉。

火炉的出现能解决的可不仅仅是取暖的问题。要知道在汉朝,每个冬天都是一场灾难。大雪带来的可不仅仅是雪景,更会带来极寒,夺走许多人的性命。由于汉朝的取暖手段还仅限于火盆,因此每年冬天都有许多人被冻死。

初平炉的出现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取暖问题,更重要的是拯救了很多人的性命,可以说刘协的这一个愉悦点换来的是许多人的生命!百姓们是非常淳朴的,他们不知道刘协是怎么造出来这个初平炉的,他们只知道有了初平炉,以后的每个冬天就不用这么难熬了。

初平炉刚在陈留普及,刘协便每天都能收获许多愉悦点。初平炉走出陈留,向周边的郡县进发的过程中,刘协每天收到的愉悦点就更多了。百姓们由于自身的能力问题,往往是全家人都只能贡献极其有限的点数,但是架不住频率高啊!刘协甚至直接将提示音给关了,只播报十以上的愉悦点。

在这个过程之中,刘协收获的不仅仅是百姓们的好感,还有周边许多名士的愉悦点。虽然这个时代并不缺少豪强,但是豪强们的取暖手段并不会多先进,因此豪强们对于初平炉的好感度还是相当高的。刘协甚至收到了远在山阳郡的李氏的愉悦点,可见人们对于初平炉的需求有多么大。

对于诸侯们,取暖手段当然就不能仅仅只是初平炉了。毕竟诸侯要有符合诸侯身份的取暖设备,跟平民用同一种火炉,这成何体统?

对于那些低级官员,刘协推出了各种各样花里胡哨的火炉。这些火炉的容量或者取暖效果并不会变,唯一改变的便是外观了。但是架不住那些官员就好这一口啊!而且刘协出品的炉子无论是做工还是品质都不是外面那些可比的,因此广受官员们的追捧,刘协也自然而然的收获了一堆愉悦点。

诸侯们的取暖设备当然就更高级了。在系统商店之中,还存在着一种名为电暖气的设备。一个电暖气仅仅只需要三个愉悦点,但是考虑到这个时代除了被雷劈就找不到其他通电的手段了。

因此系统直接解决了电暖气的用电问题,使得电暖气再也不需要受到电力的困扰。代价则是价格直接升到了十五个愉悦点两台。

如果是以前的刘协,当然不可能用这么奢侈的东西。但是现在刘协不一样了,从点数的角度来讲,刘协现在是妥妥的有钱人!当刘协询问系统自己有多少个点数的时候,刘协自己都被震惊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