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观众:我们跟和珅应该是在一个货币体系的吧?(1 / 2)

  那怎么办?只能向民间征集了。

  九阿哥道:“汗阿玛您想想,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生在世,不就是得混出点名头脸面的吗?我们普通人尚且这么想,更何况他们那些读书人。”

  读书人清高,可能有不喜欢荣华富贵的,但不喜欢名声的,却少之又少。

  像他三哥,就格外喜欢往各类书籍上加自己的名字,一直都致力于千古留名这项伟大的事业。

  “可是咱们也知道,这天底下的读书人这么多,能够混出头来的少之又少。可是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途径,告诉他们只要把自己手里的书献给皇帝,那就能够换来在身边的这本图书上面留名的权利,那您说,那些人干不干?”

  康熙没有回答,但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而这个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谁会不干呢?

  哪怕皇帝事后反悔,哪怕皇帝连留名的权利都没有给他们提供,但至少比一辈子碌碌无为出不了头强太多了!

  任何人,只要不傻,就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

  十阿哥喃喃道:“所以,他们把家里的书献出来了,交给朝廷,来编写这本注定会出名的《四库全书》……但是,看看前面那个老秀才的下场吧,一个字写错就可能彻底崩盘,不是所有书都能够那么‘完美无缺’的,那么这些被发现问题的书肯定是不能够完完整整的被退回去的,要不然也太便宜他们了……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焚书?”

  想通了这一点,几乎每个人都僵住了。

  这无疑是一场赤|裸|裸的阳谋。

  皇帝把选择的权利交到了所有人的手中,让他们选择是否上交书籍——肯定有人能猜到,自己和执政者观念不符的作品很有可能会被处理,但是大家依旧会前仆后继。

  因为,没有人不想出名,没有人不想让自己的学说被天下人知晓,所以,他们一定会选择将自己的作品送出去。

  然后,皇帝就能够顺理成章的开始一场清洗活动。

  ……

  季驰光:“……就这样,借着要编写《四库全书》的名头,乾隆皇帝收集了从全国各地送来的大量书籍,他命令手下的人对其进行翻查,一旦发现有反对朝廷的不敬之语,就全部烧毁,只有那些完全对政治没有任何影响的东西,才会被选入《四库全书》当中。”

  “借着这个机会,乾隆皇帝非常顺利的给读书人来了一场思想上的洗礼活动。”

  “这场活动持续的时间很长,将近十年,从这本书开始编纂一直到这本书彻底定稿,这些年里,焚书行为一直都存在。甚至不仅是朝廷那边,有些读书人还会进行自发的烧毁活动。”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乾隆宣布要编撰《四库全书》的那一天开始,此后八年的时间里,全国上下总共发生了24次大规模的焚书活动,在这过程中,总共烧毁了一万三千多本书,这个规模可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规模要大多了。”

  毕竟秦

  始皇要烧书,烧的顶多是百家之语,医药之类的技能书他是不烧的。而那个时候的各个流派,虽名为百家,但是实际上估计也凑不到这么多数,几十个就顶天了,百只是虚指罢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