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侯峒曾:死又何妨?(1 / 2)

  季驰光:“所以,清朝一开始入关的时候非常非常顺利,解决了李自成之后,他们便一路势如破竹的南下。”

  “嘉定地区的百姓们呢,对明朝皇室也没什么眷恋之情——明朝主要的大本营在北方,你指望远离他们的江南地区的百姓,对他们能有什么真情实感?”

  “于是,百姓们争先恐后的在门口贴上了‘大清顺民’的黄纸,纷纷表现了自己的投诚之心。”

  感觉自己好像绿了的明朝皇帝:“……”

  唔……怎么说呢?心情很复杂。

  “感觉自己好像遭到了背叛,但是,又觉得他们好像有没有做错。”

  朱厚照嘟囔着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说真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百姓们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对他们来说最适合的统治者而已。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他们朱家一开始打天下的时候,百姓不也是这么迅速臣服过来的吗?

  但是,这种被绿的感觉怎么就挥之不去呢?

  季驰光:“清朝一开始的时候,毕竟人少,所以,面对着人头攒动的中原,他们心里还是多少有点不安的。”

  “所以,一开始的剃头政策非常宽容,只剃武将的头,只剃士兵的头,文官和百姓们并不需要接受移风易俗的教育。”

  “所以,嘉定的百姓们非常容易就接受了——皇帝都投降了,还被干掉了,那他们还拼死抵抗干嘛?”

  朱元璋脸一黑:“没骨气的东西。”

  他突然觉得自挂东南枝的崇祯真的让人看着非常顺眼——起码这人没对着敌人摇尾乞怜!

  他们老朱家的血脉,就算是死,也要站着死!

  ……朱祁镇那个基因突变的留学生不算。

  季驰光:“但是没想到,大概是一路上政策推行的实在太顺利了,所以清兵也慢慢的改了态度——剃头!全部都给老子把头剃了!”

  “本来高高兴兴的等待着的嘉定百姓傻眼了——怎么突然又要剃头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已经在华夏大地上传承蔓延了千百年,大家当然不可能接受莫名其妙的剃头事件——在大家看来,这跟牢里的死刑犯有什么区别?”

  “再加上李成栋——对,就是我们之前说的那个两大灾星之一,这个清朝的总兵,先前带人路过这里的时候,奸|淫害死了七名妇女,还强抢带走了许多女子,大家本来对他们就已经够不满意的了。”

  “恰好这个时候,原本南明的总兵吴志葵联系上了惴惴不安的嘉定百姓,和他们商量一起反抗清朝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