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半番外:崇祯位面(一)726(1 / 2)

  在这样的趋势下,各地的羊毛厂子四处开花。

  因为缺少人手的缘故——北方那边还在和后金打仗,男人大多脱不了身——皇帝才下令把取消青楼的存在。

  虽然是形势所迫,大部分人也都表示了理解,但是仍然有不少酸儒在背后说三道四,指指点点。

  这样的现象,在杨爱十八岁那年报纸创办之后,愈演愈烈。

  杨爱不痛快极了。

  只不过,那些人要么是匿名投稿,只留下一个笔名,叫人想抓人都抓不出来,要么就索性是当世大儒,是杨爱尚且需要仰望的那批人。

  一怒之下,杨爱索性也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他们能匿名投稿,她难道就不能吗?

  于是,杨爱披着马甲河东君,和那些裹了小脑的讨厌文人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骂战。

  这一战,旷日持久。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河东君之名便响遍大江南北。

  莫名其妙就出名了的杨爱:“?”

  她不知道,作为翰林院负责运营的官方报纸,里头本来是不该出现这么多和当时政策相悖的东西的。

  毕竟帝后大力推

  行羊毛纺织厂,鼓励女性出来工作,要是这些儒生骂得真的太难听了,真把女人们给骂回去了,那报社也是要挨骂的。

  但是,当时的报纸,因为是初运行,为了提升热度,增加噱头,吸引人多多购买,所以主编特意往里头放了大量有争议性的东西。

  例如这些酸臭不堪的文章。

  果不其然,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报纸在当时大批的出来工作的女工之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本来目的达到之后,主编是想开始做正常报纸的,结果没想到,杨爱的投稿正好到了。

  她本就是个文采斐然的女子,虽说平日的比较偏向清丽,但心中却也有一股豪情,这会儿怒火中烧,自然更是气势非凡。

  主编本来没把她的文章放在心上,毕竟这段日子写信来骂人的实在是太多了,但是,他只拿到手中,随便的瞧了一眼,便再也挪不开眼了。

  杨爱的文章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乍一看,是一篇堆金砌玉的赋作。

  偏偏她在工厂里干了一年的活,接触的普通人多了以后,说话写文又直白了许多,所以,这会儿她骂起人也爽快多了,充分的显示了什么叫做有文化的把人骂得狗血淋头。

  主编本来没打算留下这并不出名的河东君的文章,却没想到自己只看了一眼,就不禁为她/他拍案叫绝,当即就给定了最好的版面。

  要不是第二天的报纸已经印刷好了,主编恨不得直接把它放在第二天报纸的头版头条上。

  现在,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第三天的报纸了。

  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