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安史之乱的第一个悲剧335(2 / 2)

  这个杨国忠该不会是个智障,到现在还不知道安禄山造反的事情吧?

  天幕上的李隆基脸上也有点困惑:“安禄山那狼子野心的反了……你可知道?”

  杨国忠很自然的道:“臣自然是知道的。”

  李隆基:你知道你还这么淡定?

  你是不是忘了,我们京城现在的守军不足八万,而安禄山手上,有足足二十万的兵马??!

  他的困惑不解全部摆在了脸上。

  而杨国忠却笑道:“陛下,这有何惧?安禄山看着声势浩大,但我大唐是何等雄兵?臣敢断言,不过十日,必斩下安禄山头颅!”

  李隆基:“……是吗?卿还真是自信啊……那朕就相信卿了。”

  他突然发现了,像他这样太不自信慌乱的不太行,但是像杨国忠这样太自信的好像也不行。

  李隆基:大概是两个人针锋相对这么多年,杨卿下意识就想多贬低两句安禄山吧。

  要知道,他只是老了,不是傻了。

  文官的任命他还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但是武将……

  那可真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官位。

  安禄山真的不是个废物,他的官位含水量也没那么大——至少没有杨国忠水分多——他能给他三镇节度使的位置,一方面是因为安禄山确实很乖觉懂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人确实厉害。

  就杨国忠现在的情况,真的不会出事吗?

  两人叽叽咕咕的商量了许久。

  最终李隆基颁布圣旨——由原本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

  同时,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率领大军,出兵东征,组成第二道防线,守在陕州。

  武曌点了点头:“这倒还有些皇帝样子。”

  先夺了安禄山三镇节度使的资格,让他失了名正言顺统领三镇的资格,同时又加封另外一个,算是先给了好处和甜头。

  东征的军队,皇子为主,算是监督和控制,也算是镀金,而高仙芝……这人才是真正的主将,及时东征,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不错。

  “他要是早先也能这样有决断,或许这安史之乱就不会爆发了。”

  武曌心中先是感慨李隆基终于重新有了皇帝样子,随后又在心中摇头。

  他要是早些能够恢复先前英明神武的样子,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原本心中还担心不已的李世民,见他安排得当,不仅派了封常清留守洛阳,又派了高仙芝出兵,还让郭子仪守着山西那里,处处谋划得当,不禁欣慰,也忽略了心中隐隐的不祥预感。

  李世民:准备那么充分,或许……安史之乱的影响

  破坏也不会那么大。

  结果他这边才刚放下一直悬在半空的心,另一边天幕上就放出了封常清出征的样子。

  封常清一身盔甲,拍着胸膛,对忧心忡忡的李隆基打包票:“臣请驰至东京,悉府库募骁勇,挑马箠度河,计日取逆胡首以献阙下。”<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女强文 无cp&nbsp;&nbs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