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李元吉:我想当黄雀21(1 / 2)

  这声音有点耳熟。

  他迷迷糊糊的想。

  好像是祖母身边的德公公。

  他在说什么?

  好像是……

  “陛下放心吧,奴才亲自去挑的人,都是在净房干了起码二十年活的人,保管手脚麻利,一定不会给楚王殿下留下后遗症的。”

  然后,他就被架了起来,送进了一间昏暗的小屋里。

  两个笑容仿佛固定在脸上,笑得像是假人一样的老太监靠了过来。

  一个点上了蜡烛,拿着一把刀在火焰上消毒,一个轻手轻脚的为他褪去了衣裤。

  冷不丁的和冷空气一接触,李隆基终于清醒过来,他惊恐的呜咽出声,却被绳子死死的固定在榻上,只能看着那两个人离他越来越近……

  “呜呜呜……呜!!!”

  不多时,德太监弓着腰出来复命。

  “已经处理干净了,陛下放心,老奴亲自瞧过了,处理得非常干净,楚王殿下大概半个月就能恢复过来了。”

  武曌点了点头,没说话。

  李旦被侍卫紧紧控制在座位上,听到这话,便

  知道再也无力回天,绝望的闭上了眼睛。

  武曌将手头刚刚写好的诏书递给了德太监。

  诏书不长,内容很简单,却能掀起一池风浪——废去李隆基的楚王位,贬为庶人,囚禁宫外,其后代及其本人永世不得恢复皇室身份。

  李隆基算是彻底被打进了泥潭里。

  但武曌不后悔,她只是冷冷淡淡的看了一眼沉浸在痛苦之中小儿子,语气平静: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你是个好父亲,但做不成一个好皇帝。”

  孙武说穷寇莫追,可是她当年要是不赶尽杀绝,只怕继承皇位的就不是她那个废物的三儿子,而是王皇后的养子李忠或是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了。

  一个是长子兼半个嫡子,一个是皇帝曾经的爱子,哪个威胁不大?

  知道别人存在威胁而不动手,不是仁义,而是愚蠢。

  李隆基确实是她的孙子不假,可也是盖棺论定的未来罪人。天幕事关重大,天下人皆可见。能被称为永世污点,安史之乱的影响可想而知,他们要是不能及时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只怕整个皇室都要动荡。

  她好歹没要了李隆基的命。

  “现如今的天下,是你祖父、父亲、母亲,拼了命才换来的,不管那孩子未来究竟做了什么,他对大唐的造成的损失已经是板上钉钉,那他就应该接受惩罚。”

  “现在由我动手,他还能留下一条命,要是再拖下去,百姓激愤,群臣谏言,三郎可未必还能活下去了。”

  李旦的肩垮了下去,他疲惫道:“是,儿臣明白……儿臣谢陛下恩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