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手工55(1 / 2)

  做鸟笼子其实并不复杂,只是要有一定的耐性。大概是有了兴致,弟弟在桌子面前一呆就是大半天。

  首先要择选没有瑕疵光滑挺直的高粱杆,用刀片切割成一段段的合适的长度备用。其实编制起来最难的就是把一截一截的高粱杆之间铆接好,有时候一个不注意手上的劲道没有掌握好,先前编好的部分很容易就全部垮塌了。

  高粱秸秆的表皮很硬很皮实,但是它的内瓤呈白色很软,很适合做成一些立体的东西。在爸爸的指点下,弟弟用小刀挑起一根最长的秸秆的表皮,挖去内瓤后轻轻一弯,再用细线固定好,有四个弯角的鸟笼子底座就成了。又用锥子在上面上钻了小眼,把另外的四截秸秆的接头部分去掉表皮,用内瓤铆接在底座上面,笼子的大致框架就立起来了。

  再把其余的秸秆小心地斗接在笼子的各个面上,不过大半天功夫,一个精致小巧的鸟笼子就完成了。爸爸看得一时手痒,也拿了高粱秸秆和工具来做。结果编编停停的几天功夫后,一个有着一上一下两层的小楼阁做好了。

  最下面的一层有六个面,每一面都是由齐齐整整的秸秆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其中的正面上有一扇可以活动的小门。上面的一层有四个面,还专拿了秸秆的顶端用火烤弯了,成一种翘翘的房檐格式。最上面还费心思做成亭子的形状,顶部还有一个尖尖的宝顶。

  小楼做成功之后,在灯光照射之下高粱秸秆特有的那种圆润光滑的玉黄色泽一下子就出来了,象是贺秋秋从前看过的那种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光彩照人。弟弟韬韬看得眼热,也央求爸爸帮忙,自己又动手做了一个。

  大概是熟能生巧,一个更大更复杂的楼阁不过七八天工夫就做好了,放在炕上果然是熠熠生辉,来看的人都赞不绝口。连贺韬韬自己有时候都不能置信,自己竟然在爸爸的帮助下完成了这样一件繁复的作品。

  也许是那种成功后的喜悦,让贺秋秋对于各种各样的手工突然起了莫大的兴趣。在这个时候家属大院里也开始流行一种用旧挂历编制门帘的新手工。贺秋秋特特央求跟了妈妈去别人家里仔细打量了,回来后就把家里往年的旧挂历、剪刀、胶水、曲别针收罗好准备大干一场。

  把曲别针用钳子扯直后再从两边弯回来,各留一个小孔就行了。将旧挂历裁成四指宽的细长条,再用剪刀剪成中间宽两边窄的形状,涂上胶水后把弯好的曲别针包裹在里面,慢慢地对称地往里折卷,最后一个小小的门帘的小部件就做好了。

  做手工是培养耐心的最好的办法,但凡一着急手脚难免就变得急躁,作品也就意味着失败。一个又一个的小部件做好后,一副雅致的门帘就渐渐地成形了。因为是旧挂历做成的,上面还隐约看得到花花绿绿的纹路,却又显得极干净利索。贺秋秋特意把它悬挂在自己房间的门上,穿进来走出去的,感受门帘拂在脸上的滋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