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大司马(2 / 2)

  卫孺看到花园里的凉亭就喜欢上了。她一直希望春天在凉亭里煮茶,夏日乘凉,秋日休闲,冬季赏雪。然而公孙老宅人太多,又只有一个花园,花园里的凉亭轮不到她凭自己的喜好布置。

  公孙贺发现正房另一侧还有一处小院,虽然只有三间正房,但他也很欢喜,可以改成议事厅,可以跟门客们谈经论道。

  公孙家养的几名门客也是私学老师,另有住处。公孙贺为他们租的房子,所以没有随他搬过来。甚至还不知道公孙贺从老宅搬出来。

  以前这些人找公孙贺都是去他书房,也就是他住的正院偏房。时常碰到婢女婆子很是不便。

  公孙贺又去别处看看,兴许人少的缘故,院里很安静,他能静下心来赏花,他也越看越喜欢。公孙贺同卫孺从隔壁回到儿子家中就感慨:“敬声懂事了。”

  第177章 大司马

  公孙贺走后, 卫孺令奴仆把她夫妻二人的东西搬去隔壁。

  公孙敬声的婢女带着一群奴仆收拾物品,卫孺带着她的几名婢女乘车前往东市选购物品布置新宅。

  从东市回来卫孺亲自盯着婢女收拾,仿佛不知疲惫, 终于有了属于她的房子。

  花园凉亭四面挂上遮风挡雨的竹帘——风大就放下竹帘,天热就卷起竹帘。她又给亭下的石茶几配上茶具以及驱蚊虫的香囊。下午申时左右,卫孺饭后稍作歇息就前往花园, 放下西边和南边竹帘遮阳,她亲自煮茶。

  卫孺以前只知道抱怨生活不如意, 哪有心思学煮茶。可纵然她煮的茶汤油腻带有涩味, 她却甘之如饴。

  公孙贺和公孙敬声休沐到家, 卫孺已经令两边的奴仆准备好热水。二人沐浴洗头的时候卫孺令人准备饭菜。二人一身清爽正好用饭。

  卫孺难得没跟公孙贺抱怨, 反而问他花园凉亭要不要再备一套布帘, 她见有些人家会在凉亭几面挂上锦绣纱帘。公孙贺告诉她不必。他俩加一起八十多岁了, 又不是贪花贪艳的年轻人,竹帘就很好。

  卫孺又告诉他旁边小院也收拾好了, 比照长平侯府的的议事厅。饭毕,公孙贺到小院, 三间正房焕然一新, 最东边的房间有靠榻,西边有书架以及书案, 正堂有长几, 可供他在此接见下属。正堂和两边的房间用木架隔开, 木架上放着公孙贺的珍藏, 有金镶玉摆件, 有珊瑚, 有从院里采摘的鲜花。看起来赏心悦目,也能阻挡外人对两边的窥视。

  偏房也收拾的极为干净, 也有从花园采摘的鲜花,房中仿佛充满了生机。这点是公孙敬声的婢女建议的。她们嫌公子房中沉闷,配不上公孙敬声的年少鲜活,每到花开时节,公孙敬声房中的鲜花就没断过。春有春花,夏有牡丹,秋有金桂,冬有寒梅。

  院门一关这个小院自成一片天地,还是属于公孙贺自己的空间。公孙贺满意,难得说一声“夫人辛苦了”。

  卫孺此人没有心机,很好哄。卫孺闻言很是满足,叫公孙贺去正院他俩的住处看看。期间卫孺没有抱怨过。明明有一天累得太阳落山就忍不住去睡觉,她也不觉着辛苦。

  厨子准备午饭的时候,卫孺还吩咐厨子多备几样夫君和儿子爱吃的菜。卫孺叫儿子过来用饭也没趁机数落他,比如不要乱花钱,离纨绔子弟远一点等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