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 / 2)

  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每一轮都会淘汰上百名来自各个国家的优秀选手,赛事残酷。

  而今年的费尔德奖的初赛时间就在五天后截止,初赛的要求与往年一样,提交理论材料,详细说明参赛作品的理念,并存在实施的可能性。

  这对于常人来说,需要花费数月的时间,才能够琢磨出来一份算得上合理、有一定几率能够成功的资料。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必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黎橙可以!

  她有着充足的理论知识,且有着对数据极为敏感的大脑。这点时间,对她而言,并不是去论证某个技术可以成功的可能性,而是将可以百分百成功的技术倒推回去。

  这就相当于一个已经知道答案的人,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将步骤写在答题卷上!

  如今,黎橙需要思索的是,就脑海里这么多的高科技技术,拿出哪个进行参赛。不能超越太前引人注目,又不能太过低端导致最后不能拿奖。

  选来选去,黎橙最后将目标定在了3D实时投影仪上。

  目前,现有的3D技术是指3D成像,通过左眼和右眼的视觉差产生出立体效果。例如电影院里的3D眼镜就是靠这个原理产生的。

  而黎橙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个原理加深一下,使之只需要连接3D实时投影仪,就能在现实当中放射出真实的立体影效。

  而这种立体影效,具有超高的商业价值。例如某公司做出产品效果理念后,它不必花费较多的口舌向他们的客户介绍产品理念,只需要将3D实时投影仪连接上电脑,就能在空中直接投射出该产品,吸引客户。

  而所谓的实时,就是指,当你在电脑上进行改动时,投放在空中的影像也会实时更改。这就意味着,你能随时随地感受产品效果。

  —

  接下来的三天,黎橙白天泡在图书馆里,不断搜寻一些资料摘记汇总,晚上黎橙尽可能地引用目前现有的资料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度。

  等到第三天晚上,黎橙就完成了所有理论资料的撰写,并将之一口气发送给之前联系好并签了保密合同的翻译员。

  等到第五天早上九点时,接到翻译员翻译后的资料后,黎橙进行了重新的排版。出于私心,她将中文文字列于开头,翻译在中文资料的后端。

  这种行文在他人眼中绝对是愚蠢的举动。类似费尔德大赛这类的国际比赛,评委大多是国外学者。这种形式的排版大多不是他们所喜的,一旦看到这样的资料,他们的印象分下意识地就差了许多。甚至一些内心敏感的评委,会认为这样的举动是对他们的不尊重,看都不看资料就会将之淘汰。

  但黎橙坚持这样做。她坚信,好的科学技术绝对不会因为这种可笑的原因淘汰,而真正的研究学者也绝对不会将这种举动视为“侮辱”和“不尊重”!

  按照比赛规定的邮箱,黎橙在最后一刻就资料发送了过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