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七周 (2)探寻意义86(1 / 2)

  和对未来时不时感到迷茫的姜莱不一样,Robert 口中的年轻人从大一入学第一天就清楚明确自己将走学术这条路。无论从选课到课题研究,从学术交流会议再到套磁博导,年轻人的每一步都走的极富目的性。

  Robert 和这位年轻人相识于某一次学术交流会议。

  作为该会议唯一受邀的本科生,大二的他年纪轻轻就发表了一篇核心期刊论文,的确算是值得吹嘘的成绩。会议结束后主办方安排了一场交流晚宴,他碰巧坐在 Robert 旁边。

  年轻人话并不多,谦逊礼貌却也不怯场。席间提及他熟悉的领域时,也会自然而然接过话茬表达一番见解。语气不卖弄不妄自菲薄,只是言谈举止稍显稚嫩,举止投足间有种强迫自己开朗的违和感。

  “别紧张,你可以再放松点,你说的很好”,Robert 凑到他耳边小声鼓励,轻碰了一下他桌上的酒杯。

  年轻人端起酒杯表达感谢,踌躇再三还是从包里掏出厚厚一沓简历递到 Robert 跟前。

  Robert 饶有兴趣的接过翻看,简历囊括了学术成果、课题研究和志愿者活动,内容丰富亮眼。

  套磁在学术圈是导师和学生互相了解的必要手段,可大二就开始套磁未免有点过于心急。Robert 耐心地听完年轻人对自己的详细介绍和对博士研究生涯的规划,慢悠悠问道,“你才大二,为什么这么笃定自己会读博?”

  年轻人思考了片刻,“读博是我人生的目标之一,或者用挑战一词更为合适。我很早就给自己定下了这个目标和挑战...”

  Robert 皱着眉头有失礼貌地打断了年轻人的滔滔不绝,直言不讳道,“坦白说,我非常不喜欢你对学术的功利心,而如果你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对待学术,我并不认为你未来会有多深的造诣。”

  大概没预料会听到这样措辞严厉的批评,年轻人脸上的笑容变得僵硬。气氛凝滞了几秒,他手足无措地抠着指甲,面颊也涨得通红,相当窘迫。

  Robert 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

  “这个世间上有很多事都无法简单的设一个既定目标或求一个结果。很多人认为博士只是比学士硕士更高的一种学位,只要够努力就一定能做出成绩。可在我看来,如果将你之前的学业过程比喻成攀登高山,跨越一个个障碍努力登顶的话;那读博就像在迷雾中探索搜寻 - 你不知道前路在何方,甚至不知道有没有前路。你不会知道目标是什么,答案又是什么,一切都是未知的。想象一下你可能会花几十年都找不到方向,甚至于都无法迈出一步,你还会选择这条路么?”

  年轻人垂下头一言不发,眉眼难掩沮丧。

  Robert 过去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没少见过功利心过重的学生。当人心中执着于求一个结果,眼界注定只局限在脚下的路。这个年轻人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抱负和聪慧,如果困在错误的认知里钻牛角尖,未免有点可惜。

  Robert 知道自己语气很重,甚至有好管闲事之嫌,却仍忍不住多嘴了几句。他点到为止,不想过多打消年轻人的积极性,临走前留了自己的私人邮箱给他。

  一个月之后,Robert 收到了这个年轻人的邮件。邮件里先是感谢 Robert 在晚宴上的教导,又重新阐述了自己对学术之路的坚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