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将军威武30(1 / 2)

  教书先生当然是看他们身上穿着的都是好料子,又是生面孔,才做出了这种猜测,听见江俊这么说,人过中年的教书先生乐呵呵地捋了捋自己的胡须主动同他们搭话,道:

  “这间书院还不错吧?你们不知道,当初我像你们一样路过这里的时候,这里还只有这两颗大槐树,和几个石板搭成的案几呢。”

  “当初?”李吟商疑惑地望向老先生,“您不是本地人——?”

  在桐乡、他的家乡里,确实也有这样的宿儒,辞官回乡之后,在乡间开办私塾,教附近的孩子们读书。但是眼前这个老人却说他不是本地人,那又是为什么要留下来教书。

  看着李吟商迷茫的双眼,教书先生笑着邀请他们几人进了小院,一边走还一边摇摇头说:“年轻人,一看你就是好人家的公子,我这儿不是私塾,而是刘老爷家的义塾。”

  教书先生说着,指了指院子里的一小排案几还有上头的书本、笔墨纸砚接着道:“这些东西,都是刘老爷买来的。这间小院子,也是他建起来的。本来,我们该是在屋里念的,但夏日天热,我——才叫孩子们搬出来在槐树下凉快些。”

  李吟商的脸色微微变了变,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摸了摸那些笔墨纸砚。

  教书先生还在说,他说,他还有另外一个煮饭的女人的工钱,都是从刘荣的庄子里出,这里不收孩子们一分钱,甚至有的时候还让孩子们留宿;他说,从前这里的孩子们不读书,就算是想读书的,也因为家里没钱给他们上私塾作罢,直到有刘荣的这间义塾。

  “刘荣……”李吟商喉咙动了动,脸上血色尽褪,他开不了口,他怎么开得了口。

  “刘伯伯待我们可好了,”不知什么出现在旁边的一个小男孩儿突然开口道,他仰着小脸儿认真地看着李吟商,一双黑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那年我娘病得很重,地里的租子交不上了,刘伯伯就带着大夫上家里来了,一开始爹还以为他是要来收租的,谁知道刘伯伯说一点子租子算什么,人命的事情最要紧。”

  教书先生在旁边点点头:“是啊,刘老爷是当真心疼这帮孩子,对村里人也极好。他自己没读过几本书,却喜欢看见孩子们读书高高兴兴的样子,唉……”

  似乎是想起了什么,教书先生长叹了一声,摇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

  江俊眼看着这里要走的戏份差不多了,也瞅着李吟商脸上越来越阴沉惨白,便拉着李吟商去下一个地方。他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其实已经乐开了花:

  小样儿,新入职公|务员必须下乡锻炼三年积累基层工作经验,这英明决策就是为了怼你们这一帮满脑子乌托邦设想不联系实际、脱离群众的高学历人才。

  之后,江俊又带着李吟商走了两三个地方,除了义塾,还有义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