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他要杀我(1 / 2)

  利用他们急切想去境内的心理,让他们暴露在地表去寻找各种稀有矿石,包括曾经的商业街的珠宝店和珠宝加工工厂。

  数以吨计的“货物”运进境内,东郢政府为了掌控这些金属矿,将肖家成员纳入议会,渐渐发展至今两者早已不可分割。

  当初肖家不满足于此,在议会中扎稳脚跟以后,暗中扩张势力,权力和财富在这百年间相互成长与补给,长成了参天大树。

  肖家的崛起踏着境外人的尸骨。

  “寻矿计划”使拼命躲藏地下的境外人再暴露于地面,参与计划的二十万境外人——超过半数因再受核辐射而死亡。

  好不容易活下来的境外人,在要求获得境内通行证时却遭到了拒绝。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放射性检测不通过”。

  体内含有的放射性物质超过安全范围,有可能影响到境内人的安全,所以不予通过。

  能够通过检测的人仅十七分之一。

  这件事霎时间引爆了全体境外人的愤怒。

  我们冒着死亡的风险给你们寻矿,一句轻飘飘的不通过就想打发我们?

  某些激愤的人群在军事基地旧址找到未完全损毁的炮弹,开始炮轰安全墙,企图破开境内外屏障,冲出境外,轰轰烈烈地闹了好长一段时间。

  说来可耻,尽管已经看到了境内人的贪欲与恶心,仍然有人愿意加入“寻矿计划”,做放射性检测,赌那十七分之一的可能性。

  这种模式渐渐发展到现在,依然存在。

  “寻矿计划”变成“人才引进”,“人才”当然不是指真正的人才,而是某些特殊职业的招募。

  掏粪工人,下水道清洁工,煤矿工人……数不清的空缺职业等待他们。

  他们在放射性检测通过后,就能得到通行证,获得政府给予的生活补助金,将自己残缺的一生奉献给这个职业。

  不仅如此,他们不允许和境内人通婚,不能将他们受损的基因继续污染、扩大。

  而他们境外人婚生的小孩也要进行放射性诊断,不合标准的依然要送回境外。就算符合标准,也不能接受教育。

  叫“境外人”不贴切,叫“境外奴隶”更加恰当。

  境外人有多恨抛弃他们的东郢政府,就有多恨物欲至死的肖家。

  两方对立愈演愈烈。

  一百多年前,是东方沿海地区的体面人和需要扶贫的中西部贫困人口。

  一百多年后,身份调转,分别叫境外奴隶和境内居民。

  但拯救境外人的运动从来都存在。

  东元980年,以肖家为首,与舒,薛共三大家族鼎力。

  “核净化研究”主题在薛家的影响下正式走入大众视野。

  薛家出面将核净化团队正式纳入科研院项目之一,出资研发和生产能够改造境外环境的装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