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录(2 / 2)

念:“确实如此,这要看你愿不愿意相信了。”

尘:“对呀,就像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又像大梦初醒,落寞而又难堪。”

念:“那你说,既然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那么我们又怎么会在有某一时刻能感受到他人呢?就像我们情绪当中的同情、怜惜,它们又是从何而来?”

尘:“每个人天生的感受外界能力不同,有这个从生物的角度来讲,有的人就是共情能力强,有的就是共情能力弱,这个问题感觉就像是一个起源问题,议论纷纷,却无标准的答案,我当然也给不了你这个答案。”

念:“那我们就抛开这些,不去要求学术和专业,就以你我二人的观点单纯聊一聊,怎么样?”

尘:“听起来不错。”

念:“好,那我们开始。”

尘:“在我看来这些对他人的感受和情绪,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自身的经历,一个是所学的知识,当然它们之间也没有分的那么清楚,关系复杂的很,我只想到什么说什么。”

念:“无所谓,反正这是我们两个人的谈话。”

尘:“好。在我看来对他人一些情绪和感受,可能能源自于你自身曾经一些相似的经历。就比如说,当你看到了一个被人欺负的小孩,并且你也有相似的经历的,你可能就会对他产生一种同情的情绪,在他身上你有一种精神上的窥视,通过他你看到了曾经的你自己,你去帮忙,是因为你想解救,你在驻足,是因为你在等待被解救,这一切的情绪来源都是你自己,来源于你对时间的遗憾,可能再一段时间后你忘记了这个小孩,但是这种感受却可以随时被激发,反复不止,直到你不知道以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接受它。”

念:“......”

尘:“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已在这个世界上接受了大量的有行或无形的教育,它们教会了你许多你可能没有经历过的却认可的理论,逐渐的随着时间的积累,你会慢慢形成一套独属于你的判断标准,我姑且暂时叫它A,并且与此同时也会形成一套别人专属于你的判断标准,暂时叫它为B。所以在你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些你所看到的事物的表达,如果它们的表达与你的判断标准一致,你就会有可能在这个人或这个事上产生一些情感的感受,这些情感没有坏之分,只要你想要,你想要就可以。当然与此同时另一套的判断标准也在运行,他在判断着你的对或错、好或坏,没错,他在给你下着绝对的定义,如果你足够强大,那么恭喜你,他对你来说太过微小了,你还是实行着你自己的A,但如果你不够强大,他将是控制你情绪的主转盘,而你也在等待着他的裁决,此时于你而言B大于A,那么对于这种情况你的一些情绪感受可能并不是你自己,它更像是一种你逃避指责、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你不能说它不是你的情感,但你也不能说它是你的情感,最后你只能选择沉默并顺从。”

念:“好像..的却是这样。”

......

念:“我还有事先走了,下次再见。”

---------------------------------------------------------------------------------------------

虽然说如果你足够强大,就可以一直保持你的A,但是谁又能保持一直强大的自己呢?它好像真的没有想象中一句话那么简单,毕竟生活中好像到处都是看不见的B,围绕、包围,直至窒息。

没有人可以完全感同身受另一个人,所以宽容一些,因为你不知道你是不是那另一个人,如果你不是...如果你是...最后你的结果,谁又知道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