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霓虹女权(1 / 2)

三天前,东京涩谷一家高档咖啡店内。

“真是太过分了,这个阿波罗株式会社,简直就是女性公敌!”

“我们一定要行动起来,好好教训那些臭男人!”

“圣诞节的选美大赛,我们没能阻止,这一次我们要吸取教训,想个好注意。”

几位年轻女子坐在一起,她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发着牢骚,看起来只是一场普通的聚会。

然而没有人知道,这几位并不起眼的女子,是琉璃女子会的干部,她们其实正在谋划着一件大事。

琉璃女子会——东京最大的女权组织之一,里面的成员都是二十几岁左右,思想方面都比较激进。

在二战之前,霓虹女性地位低下,妇女结婚后被禁止工作,不得违抗丈夫,只能在家庭中默默地相夫教子。

六十年代后,霓虹女性的地位才逐渐改善,能够接受更多的教育机会,部分人开始走入职场。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霓虹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女性逐渐成为消费的重要力量。

资本是逐利的,理论上只要能为资本带来收益,什么都可以支持。

在霓虹女性消费热潮中,资本赚到了巨额的利润,而为了进一步促进女性消费,产品的营销广告开始与女权主义挂钩。

到了如今泡沫时代,女性权利已经物质化,成为资本的“摇钱树”。

例如,钻戒和珠宝不再仅代表婚姻,而是象征着都市女性和不婚主义等广泛范畴。

标价昂贵的晚礼服也被包装成女性的必需品,高档餐厅成为社交活动的“应急产品”。

时尚杂志等媒体开始合作,将女性特权与消费主义价值观挂钩,迎合了经济独立的“新霓虹女性”的品味。

在经济和政策的刺激下,一些女性开始过分强调女权,以女权为借口传播扭曲的价值观。

………………………………………………………

琉璃女子会的几位成员们,一开始讨论的热火朝天,但是没过多久,话题就逐渐跑偏了。

“好累啊,要不我们休息一下?”

“我赞成,反正会长还没来,我们偷一下懒吧。”

“美雪,新年的时候,礼物男给你买了什么?”

“普拉达的钱包。”

“那你的本命呢?”

“唉——他只给我买了一束鲜花。”

……

几个月之前,一篇名为《平成女性的四名男友》的文章在女性杂志上刊登,提出了“恋爱资本主义”的新名词。

文章中所谓的四名男友,其实是四种男人,分别是“跑腿男、买单男、礼物男和本命男”。

这四种男人各司其职,满足女性在各种层面的需求。

“跑腿男”指的是收入普通、相貌一般的男性,用于给女性跑腿、处理各种杂事。

“买单男”指的是经济实力雄厚的男性,负责和女性去高档场所消费时的买单。

“礼物男”是在特定节日送出惊喜礼物的男生,很多霓虹女生都喜欢仪式感。

而“本命男”则专门负责谈情说爱,是女性的精神归宿,可以穷,但一定要长得帅。

文章作者很清楚“有钱、有颜、有情趣、有思想”四个优点不太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名男性身上,所以鼓励霓虹女性同时找四名男友,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幸福”。

说白了,就是既要和帅哥谈恋爱,还要有三个舔狗负责给女生花钱。

“圭子真好啊,新年居然去了巴黎!”

“还好啦,巴黎我已经玩腻了,我倒是羡慕你去了伦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