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诸葛一生功与过46(1 / 2)

刘封认为,诸葛亮的眼光还是差了一些,特别是在识人方面,有一定欠缺。

诸葛亮一生谨慎,用人求全,这样一来,使很多人才不能为官府所用,而各方面全面的人才,说明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很多是庸才,这也造成了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无人可用的窘状。

就比如历史上的诸葛亮所重用的蒋琬、费祎,能力还是欠缺了一些。

还有马谡,正是因为诸葛亮的信任马谡,让马谡守卫街亭,以至于蜀军大败,马谡也被诸葛亮斩首。

但实际上,马谡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论起出谋划策,无人能及,但马谡并没有实际的作战经验,让他做参谋人才,出谋划策适合,但如果让他自己独领一军,那马谡却没有这个能力,这才导致了街亭大败,蜀国攻魏功亏一篑。

这并不怪马谡,而要怪诸葛亮不能识人,正确使用人才。

还有魏延,在历史上是个难得的将才,可以独挡一面,如果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原时使用魏延的计策,让他率五千兵走小路直取长安,那长安早就打下来了,整个凉州和关西之地尽为蜀汉所有。

可诸葛亮却沿着大路而进,一点点打,偏偏益州多崎岖山路,蜀汉后勤根本跟不上,所以六出祁山全都成了画饼,最后连死前还留下遗计,将蜀汉最能打的将军魏延给斩杀了。

这就是诸葛亮战略上的错误,蜀国是弱国,小国,魏国是强国,大国,经弱胜强,必须出奇制胜,想要硬碰硬,拼消耗,那就是自寻死路。

司马懿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虽然军事上打不过诸葛亮,但他却坚守不出,与诸葛亮拼消耗,最终蜀军被消耗殆尽,连诸葛亮也被司马懿耗死。

所以,在刘封看来,诸葛亮是一个很好的人才,但仅限于内政,诸葛亮在军事上的造诣并没有那么深,战略眼光也一般。

就比如有名的隆中对,诸葛亮要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然后两路进兵攻打曹魏。

但他却低估了各方势力对荆州的野心,荆州虽好,但是东有江东孙权,北有曹操,众势力皆虎视眈眈,刘备实力本就弱小,拥有荆州,就像是一个三岁娃娃抱着金子,自然引起所有势力的觊觎。

表面上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实际上与诸葛亮的大战略有着极大的关系。

这也就难怪刘备宁可在关羽死后自己带兵出征东吴,也不带诸葛亮出征,打汉中时不带诸葛亮而重用法正,主要是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并不是那么强大,至于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那完全是诸葛亮后期自学成才,这点也不能否认,诸葛亮确实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天才。

刘封对诸葛亮是很渴望的,他希望诸葛亮加入自己的麾下,虽然诸葛亮军事不算顶尖,但是论起内政,诸葛亮是一个难得的内政高手,历史上的蜀国要是没有诸葛亮,也不会坚持那么长的时间。

还有,诸葛亮对主公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绝无反心,这都是刘封所希望的。

但诸葛亮拒绝了自己,加入了刘备的麾下,成了刘备的军师,这本身就说明,诸葛亮并不看好自己。

既然如此,自己也只能与诸葛亮失之交臂,只是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

不过刘封很快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向刘备行了一礼。

“刘封见过父亲,见过军师。”

“哈哈,封儿来的正好,我正与军师商议大事,你素来谋略过人,可以提提意见。”

“封愿闻其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