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巧用农家肥43(1 / 2)

盲人道:“刘大人建了许多商队,大力发展商业,又在城中建了许多的作坊,制造美酒、香水和精盐贩往各地,刘大人还建了不少商队,由商队这些物品由商队带到了各地,有了税收和商队经商得到的钱,官府每天都是日进斗金,用这些钱来购买粮食和其它物品,再贱卖给平氏的百姓,平氏虽不盛产粮食,但粮食产量大增,足够百姓食用,价格却只有外地的八成,百姓除了种植外,多数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所以并不用担心缺少粮食。”

一听这话,刘玄德恍然大悟。

他明白了,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

一直以来,大汉都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汉代帝王多亲自农耕,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而商人经商虽然可以获得巨利,但却受到压制,不得为官,如此,商人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压。

而事实上,商人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有了良好的商业,才能使市场活动起来,可以让物品以更公平的价格到达百姓的手中。

如果没有商业,那天下就是一滩死水。

刘封做的最主要的事就是重视商业,由商业带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从而使得平氏百姓富庶,官府也赚得不亦乐乎。

刘备原本也不重视商业,认为重视商业,不重视农业是本末倒置,现在看来,自己原来的想法不能。

商业重视了,反过来也能反哺农业,而农业兴旺了,又可以带动商业,看来,大汉奉行了四百年的重农抑商政策是错误的,一定要让商业和农业均衡发展才行。

想到这,刘备心中有一些急迫起来,他想要早点见到刘封。

既然刘封将平氏治理的这么好,他一定会对南阳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

如果整个南阳都大力发展商业,那一定可以极大的提升实力,发展经济,经济好了,有了钱粮,治下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就可以养更多的兵。

只有兵马多了,在这乱世之中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想到这,刘备坐上了马车,直往县衙而去。

不一会儿,刘备已来到县衙外,对门口的衙役道:“吾乃大汉皇叔,左将军刘备,让吾儿刘封出来相见。”

一个衙役连忙道:“回皇叔,我家大人上午离了城,说是去城西耕种,所以不曾回来。”

“噢?带我去看看。”

刘备原以为刘封重视商业,对农业必不重视,却想不到刘封竟然亲自耕种,看来,刘封对农业抓得也很紧啊。

当下刘备让衙役带路,一路出了城,向城西的农田而来。

城西的农田内,乃是一片粟田,远远看到,十几个人戴着斗笠,正在向粟田中扬着什么。

刘备来到近前,这才发现,为首戴着斗笠的人正是刘封。

只见刘封手中拿着一把铁制农具,将身旁一堆散发着臭味的物体扔向粟田中。

刘备来到刘封面前,脸上尽是喜色。

“吾儿这是在做甚?”

刘封一听,连忙回首,正看到刘备。

刘封忙放下手中农具,口中说道:“父亲来了,儿未曾远迎,失礼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