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名将卢象升”(1 / 1)

万历二十八年三月四日(1600年4月16日),卢象升生于常州府宜兴县张渚镇的一个乡绅家庭。他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后裔,祖先卢湛在南宋时因在宜兴做县令而从浙江鄞县落籍于宜兴之茗岭,称“茗岭卢氏”,祖父卢立志又迁居张渚镇。

卢象升是明末名将,属于那个年代的武将英杰。据《明史》记载,卢象升生于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的张渚镇锁前桥,天资聪颖,自小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勇猛。他十分爱好武术,年纪轻轻便练就了一身武艺,拥有惊人的力气和高超的战斗技巧。在科举考试中,卢象升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终于考中了进士,并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他从一个小小的从六品官员一步步爬到了从三品的高位,成为了明朝的一名重要官员和名将。

他长得清秀,皮肤白皙,却拥有超乎寻常的膂力。文武双全,曾暗中招募一万兵马前往京城护驾,平定山西贼兵时更是连续斩杀贼兵首领十一名,因此被赋予了“卢阎王”的称号。他还整顿了大名、广平、顺德的兵备,号称“天雄军”,成为明朝末期人们寄予最后希望的对象。

卢象升年轻时习武,双臂有神力。其练功所用大刀今存于JX市博物馆,重七十公斤,令人叹为观止。

天启元年(1621年),他在应天乡试中考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在殿试中以二甲二十五名获赐进士出身。其后观政于兵部。

天启四年(1624年)二月,授户部贵州司主事,考绩上等。三年后升为户部山西司员外郎,仍管临清仓。同月,迁大名知府,后加山东按察司副使衔,以嘉奖他管理临清仓时的政绩。

当时,大太监魏忠贤权势正盛,卢象升却从不对魏忠贤有任何跪舔之举。山东巡抚李精白为魏忠贤建立生祠,邀请他来生祠并署名,被卢象升拒绝。

崇祯三年(1630年),迁山东布政使右参政,整饬大名兵备道,管辖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当时太行、恒山一带有很多山贼土匪,卢象升抽集壮丁,训练乡勇,号称“天雄军”。

不久后,皇太极率军绕开宁远和荆州,分兵三路从龙井关、洪山口以及大安口突袭关内。遵化被攻占后,明朝朝廷得知情况后急切地发出诏令,呼吁各地兵马前来救援。得知此事,卢象升立即招募了一万兵马前去护驾。最终在大家通力合作下,皇太极遭受重创,只得退回都城沈阳。

公元1630年,由于在护驾中表现出色,卢象升再次晋升,成为右参政兼副使,并负责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军备,被誉为“天雄军”。随着他的政绩日益显著,品行高尚,得到人们的推举,很快升任按察使,负责军队的治理。不久后,卢象升带领士兵成功击退京城南部的农民起义军,以及河南北部的其他农民起义军。

公元1633年,山西农民军张献忠部队涌入京师的郊区并占领了临城的西山,卢象升奉命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化连续击败了贼兵,迫使他们逃回西山,并将游击董维坤围困在冷水村。

随后,卢象升在石城南部设下埋伏,成功地打败了贼兵,并在青龙冈和武安取得了胜利。在这一系列战斗中,他们接连斩杀了贼兵的十一名首领,同时歼灭了他们的党羽。在彭孙贻的《流寇志》中记载,义军将卢象升称为“卢阎王”,一遇到他就赶紧避开。

公元1634年,由于原本在四川地区的农民军张献忠部队返回湖北并攻占了郧阳府的六个县,朝廷命令卢象升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接管郧阳府,并安抚当地百姓。卢象升与总督陈奇瑜分兵两路进行夹击,从乌林关、石泉坝、狮子山等地进攻并取得一定的胜利,斩杀敌军五千六百多人,几乎将汉南的张献忠农民军全部消灭。随后,他主动向朝廷申请增加郧阳城的驻军人数,并提出减免税赋修补城郭的建议,从而使郧阳城逐渐安定下来。

公元1635年,卢象升晋升为右副都御史,接替唐晖的职务,被派往湖广、江北、广州等地进行巡察和安抚当地百姓。不久后,他更进一步晋升为兵部侍郎,负责管理山西和陕西两地,崇祯皇帝还赏赐给他尚方宝剑以便行使权力。

随后,汝州和洛阳传来警报,高迎祥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人数达到三十多万,扎营百里,气势凶猛。卢象升连夜赶往汝州城西,率领副将李重镇、雷时声等人进攻高迎祥,用强弩射死了一千多名敌军。高迎祥和李自成遭到重创后,只能撤军。卢象升占领光州后,在确山再次击败了他们。正因为卢象升军队的慷慨激昂,鼓励了许多官兵勇敢地面对起义军。

公元1636年,卢象升面临高迎祥和李自成两支农民起义军的威胁,同时还要应对副将王进忠的部下发生的叛乱事件,导致罗岱、刘肇基等许多士兵逃走。然而,在这艰难的情况下,卢象升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计谋,逐步击败了高迎祥和李自成的农民军,收复了失地。

由于他的出色战绩,再次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负责管理宣府、大同、山西等军事事务。虽然当时东北关外的大部分领地失守,但松山锦州依然在明朝掌控之下,山海关防线也保持坚固。因此,卢象升在大兴屯田,经过他的努力,储存了二十多万石的谷米。这一消息让崇祯皇帝十分高兴,并发布指示让各地都向卢象升学习。

公元1637年,卢象升的父亲去世,他请求上书回家奔丧,但朝廷拒绝了他的请求,要求他继续留任职守丧。不久后,皇太极任命多尔衮为大将军,统管左翼军,贝勒岳为扬武大将军,统管右翼军,贝勒杜度等为副将,兵分两路攻打明朝。贝勒岳从墙子岭进攻,而多尔衮则从青山关攻入。双方约定在BJ的郊区通州会师。此时崇祯让卢象升、杨国柱等人进京,升任卢象升为兵部尚书,赋予他指挥全国各地士兵的最高权力,并赐给他尚方宝剑。

卢象升是明末军事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在位于今天的BJ附近的大名府殊死抵抗后金军的入侵,用他的独特见解和英勇无比的勇气带领部队抵御住了入侵的敌人。他的战术和作战技巧被后人广泛传颂,并成为了明末抵御外来侵略者的典范。

在平定东北的过程中,卢象升创造了许多战绩,比如几次战胜后金的皇太极,使后金的扩张步伐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平定了张献忠、高迎祥、李自成和农民起义军等叛乱势力的反抗,为明朝的政治稳定建立了重要的功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