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重读【活着】52(1 / 2)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予喊叫,也不是来自予进攻,而是忍耐,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余华

我想一个人与一本书的邂逅也许是一种弥足贵重的缘分。

余华的【活着】是一部历尽沧桑的诗歌,它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生命的脆弱和顽强。

这本书讲述的是民国时期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徐富贵,年轻时嗜赌成性,输光了家财,成了佃农。父亲被气死后,福贵因母亲重病,在去抓药的途中被国民党拉去做了壮丁,几经磨难,回到家后,母亲已亡,女儿凤霞成了哑巴。日子似乎要越过越好了,但真正的悲剧才刚刚开始。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孙子相继离世,只剩福贵一人,他最后买了一头老牛来帮自己干活,一人一牛互相陪伴度过余生。

第一次读余华的【活着】这部小说是在一个华灯初上时分,朋友黎文把书下午送来走后,那已是我患病的第八个年头,我说不清当时是一种怎样的一种心情,读过之后的确让我感到沉重,看到的是对福贵悲苦的同情,对命运捉弄感到不平。

时隔半年在读【活着】感觉就截然不同了,深刻的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无常,便更加的珍惜自己即将飘零的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就如作者说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福贵经历了很多的苦难,经历了一家四代人的生死离别,从最初的悠闲到最后的凝重,他理应该死掉,却还活着,但他的活着比死更难,活着在那时需要胆子和土气,由于你要活着就要承受履行义务,忍受贫穷生活和精神的折磨,面对贫穷生活与亲人的去世。福贵在亲自安葬了六位亲人后,我不知道是上天的眷顾还是处罚,他还活着,在经历过那么多让人无法想像的苦难后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2的重压,只为简单活着而活着。

在艰辛的生命历程只,福贵从未流露出胆怯和放弃,而是不停的挖掘着活着的;乐趣,他买了不中用的老牛,孩童般的和老牛开玩笑,用嘶哑的声音放声唱歌谣,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怨天尤人,他坚信活着总是好的,活着就有希望,他对待生活的这种心态,无论面对多么沉重的打击都活下去的勇气就是生命的真谛吧。

是的,生活有时候真的很无奈,甚至很现实,很残酷,但关键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最让我震撼的是女主人公家珍,她给我的触动是深刻的,她出生富贵之家没有嫌弃丈夫反而撑起苦难天空,没有一句怨言挽回丈夫迷途知返的心。

家珍是一个和善坚忍的女人,也是一个认命的女人,在福贵时出去鬼混的时候,仍能包容他,小心的提醒他,在他沦落后即使被父母接回过大小姐的舒服日子,她还是拒绝了,回到了福贵身边,还偷偷带回来一小袋米,她说‘‘即使再苦,一家人也要在一起。’’

在福贵打仗的那几年,她辛苦操持家务,照顾儿女和生病的母亲,等福贵回来后,她得了软骨病不能干重活仍想着下地挣工分,即使在临终前还想多做几双棉鞋,好让家人过冬。

她的一生面对女儿的聋哑,儿子的死亡,丈夫的恶习,女儿难产后的死亡,面对生活的不幸她默默的承受,一心只有挽回,泪水流过却依旧坚强的活着,她觉得这样就是生活,她的隐忍坚坚贞鱼肉终于赢得了福贵的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