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慕贤名圣人拜访(28)(2 / 2)

只见一个人道:“那个衣着整齐的人是谁呀?”

子路答道:“我的老师呀?”

“哪个老师?”

“就是夫子呀!”

“既然是夫子,他那么有学问,怎么会不知道渡口在哪里呢?”

子路语塞了。一会儿才道:“有学问的人,也未必无所不知。夫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则必有吾师。这就是做学问的道理呀。”

子路又问两个人的姓名,两人皆说没有姓名。

一个人道:“听说夫子游历四方,是想找到一个治理社会的法子,请问找到了吗?”

子路摇了摇头道:“道理是非常明白的道理,可是要让人明白这个道理,并真的去实行,实在是难呀。”

一个人道:“世上的人,都知道做恶不对,却还是要做恶。都知道弑君不对,可还是要去做。都知道不孝不对,可还是有许多做子女的不行孝。既然改变不了这种状况,徒劳无功,有什么作用呢?”

子路告别二人,见到了孔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沉默了许久,然后道:“知道不可能去实现它,可是我还是要尽力去做,这就是我的性格。”他们最后找到了渡口,沿河北上,离开了叶邑。

叶公回来以后,不见孔子,得知已经离开。对力坚道:“我欲重用夫子,以帮助治理叶邑。可是夫子已经走了,怎么办呢?”

力坚道:“既然如此,何不推荐给昭王,令其有大用?”

叶公道:“如此甚好。如果孔子得到大用,于国家必然有利。楚国之强盛,指日可待也。”叶公上书昭王,言明孔子治国理论,劝其大用。

昭王早听说孔子之才,此时更有叶公的推荐,于是对子西道:“孔子有大才,我愿以七百里之地封之,令其筑城,以对付吴国,如何?”子西没有回答。

子西的亲信对子西道:“孔子弟子众多,其中多有贤人,如果大王将孔子召来,则令尹的地位不是危险了吗?”

子西面见昭王道:“以前楚国只有方圆五十里的土地,经过历代的开拓,现如今成了方圆数千里的大国,四周诸侯无人能及也。今孔子拥有弟子三千,贤才不可胜数,其中不乏有善谋者,有善战者,有善于游说于诸侯间,得其利者。如果大王以七百里之地封于孔子,则楚国不是危险了吗?”昭王听信了子西的话,不再任用孔子。孔子终无所得,于是回到鲁国,以尽心教授学生为业,终身不再为官。

叶公听说昭王没有任用孔子,空自叹息。力坚道:“令尹子西嫉妒孔子之才,可惜孔子大才,竟不得施展。”

叶公道:“身为令尹,掌管国家政事。应该广纳贤人,帮助君王治理好国家。如果只是为一已私利考虑,嫉贤妒能,怎么能够治理好国家呢?我看楚国必有灾难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