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慕贤名圣人拜访(26)(1 / 2)

孔子道:“君子陷于困境的时候,仍然坚守节操,小人遇到困境就不能坚守了。”

孔子看弟子们一个个不高兴,对子路道:“我们到处宣传我们的学说,告诉大家用仁义来治理国家,为什么没有人接受我们呢?”

子路道:“可能是我们的德行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信任咱们。如果我们的德行够了,我想他们会相信我们的。”

孔子道:“非也。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上,是因为他们的德行不够吗?忠于国家的比干被剖心,是因为他的德行不够吗?”

子贡道:“老师的学说太深厚了,所以一般人不能接受。那么,老师能不能降低自己的要求,以便让别人来接受呢?”

孔子道:“好的农夫不一定有好的收获,好的工匠也未必能让每一个人满意。所以,我们为什么要降低自己的标准呢?”

颜回道:“老师的学说太深厚了,所以天下的诸侯不能接受。可是不被接受又怎么样呢?老师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学说。如果放弃了,是自己的耻辱。如果诸侯国不接受,那是他们的耻辱。不被接受,而坚持自己的学说,这才是君子的作为呀!”

孔子高兴地笑了。

孔子离开了蔡国,又到过许多国家,却一直得不到重用。子路对孔子道:“老师,听说楚国之叶邑,教化淳朴,百姓丰衣足食,人人皆知礼仪,而且有路不拾遗之风。其长官叶公,自从到叶邑任职以来,鼓励农业,种植桑麻,兴修水利,为百姓做了许多善事,人人称颂。叶公又大力扩充军备,训练军队,使得边境之国人人敬畏,数年以来,无人敢侵犯叶邑。叶公在朝中及地方皆有很高的威望,乃乱世中的英雄也。不如我们前去叶邑,探访一番如何?”

孔子道:“叶公是这样的人吗?”

就有弟子答道:“确实如子路之言,叶公乃当今楚国名臣也。”

孔子道:“既如此,我们就去拜访他吧。”

孔子及弟子,很快就出发了,公元前490年,孔子到了楚国之叶邑。

这一天,孔子与弟子走在路上,路遇一村,见一妇人坐在门前,此时众人又饥又渴,孔子差子路上前讨水喝。子路来到妇人面前,深深一礼,叫道:“大姐,我们是行路之人,来到此地,口干舌燥,讨些水喝。”

那妇人答应了,子路等人便将随身带的瓦罐等储水之物,尽数装满了水。

子路又道:“这个村子叫什么名字?”

那妇人道:“这个村子叫李村,因为全村的人以李姓居多。”

子路又问:“我们一行人,前往叶邑拜访叶公,但不知前面路途还有多远?”

那妇人道:“从此往南,还有半天路程。”

子路与孔子等人拜谢,继续前行,出了村口,忽然遇到一群孩子在路上玩耍,挡住了道路。子路上前喝道:“小孩子们,还不赶紧让路,让我们的车子过去?”

那一群小孩子,有五六个,都是七八岁年龄,见子路前来喝问,并不害怕,都咋咋呼呼地叫道:“不让不让,就是不让!”

子路见小孩子们如此顽劣,道:“再不让路,我们就从路中间碾过去。”

中间有个小孩儿,眉清目秀,朗声道:“我们正在玩建城墙的游戏,现在已经盖好了,你从路中间一过,不是把我们的城墙碾坏了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