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老三国话说当年(3)(1 / 1)

自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伐纣,创下周朝基业,子孙代代传承。可是,万事皆有定数。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力量衰微,诸侯纷立,许多诸侯国不再听命于周王室,彼此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经常发生战争。弱肉强食,胜者为王,就在这种形势之下,位于长江流域的楚国逐渐强大起来。

楚国的历史自鬻熊开始。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商朝末年,帮助周文王起兵灭了商朝。到了周成王时期,因为感念鬻熊曾经的大功,就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其封地在丹阳,今天的河南省淅川县,建立了楚国政权。当时诸侯国的等级,分为五等,从高到低分别是公、侯、伯、子、男,楚国的爵位为子,其封地只有方圆五十里,是一个非常小的诸侯国。熊绎受封以后,大力发展生产,不断开疆拓土,使得楚国的疆域逐渐扩大。到了楚武王时期,国力强盛,由此四处出击,灭掉了许多小的国家,并要求周天子封其为王。此举当然得到了周天子的拒绝,于是楚武王自封为王,从此不再尊奉周天子。

公元前614年,楚庄王即位,当时只有二十岁。第二年,晋国攻打楚国的附庸国蔡国,此前蔡国每年向楚国进贡,一直受楚国保护。危急之下,蔡庄侯向楚国求救,可是楚庄王竟然视而不见。蔡庄侯百般请求,楚庄王终不发兵。不久,蔡国都被攻占。蔡庄侯被逼与晋国签订了屈辱的条约。蔡庄侯郁闷而死,楚庄王依然歌舞升平。庄王即位第三年,楚国发生大饥荒,周边的少数民族趁机作乱,山戎族、夷、越等发兵攻打楚国,强占土地,抢夺财物。几年时间,楚国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遍地狼烟。可是庄王呢?整天寻欢作乐,纵情于歌伎舞女之间,极尽声色犬马之能事。有人进谏,他就发布一道诏书:“敢有进谏,格杀勿论!”一时间,朝廷上下,莫不噤若寒蝉。

此时有一个叫做伍举的人,来见庄王。

伍举,楚国人,因受封于椒邑,又称椒举,娶了当时王子牟的女儿。王子牟以罪逃亡,所以受到牵连,不得不逃到晋国。后来他的好友蔡声子知道后,到楚国告诉楚国令尹子木:“从前楚国逃到晋国的人才,都得到了重用。现在椒举又逃到了晋国,说不定将来会对楚国造成多么大的危害呢。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他回来,为楚国效力呢?”令尹子木就派人把伍举接了回来,并加以重用。

伍举道:“我给大王猜个谜语吧?”

庄王好奇地道:“什么谜语?”

伍举道:“山上飞来一只大鸟,三年了,它不飞也不鸣,请问大王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呢?”

庄王神色一变,朗声道:“此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庄王幡然醒悟,清退舞伎,勤心处理政务,提拔重用有才之人,惩处辞退小人,国家一时秩序大变,社会大治,举国上下皆称颂庄王为一代明君。

国家安定以后,庄王开始发动战争,首先进攻的就是庸国。庸国在楚国的西北,是一个大国。其爵位为伯,而楚国爵位为子。庸国曾经追随周武王讨伐纣王,立下大功。历史上庸国曾经与楚国有过多次战争。庄王亲自坐着战车,到了战争的前线。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勇气倍增,奋勇杀敌,一举灭掉了庸国。灭掉庸国,消除了西北的威胁,为楚国的争霸打下了基础。

初战告捷,庄王开始攻打其它国家,强占土地与人口,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攻打陆浑,一直打到洛水,在周都城洛阳附近练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犒劳军队。楚庄王陈兵于野,意气骄纵,得意非常,斜视王孙满,道:“敢问王孙周王鼎之大小轻重?”西周时期,鼎的大小代表了贵族的身份等级,楚庄王的问话,暗含了吞并周王室之野心。王孙满客气地答道:“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王孙满义正辞严,据理力争。楚庄王最终退出了周的国土。但是,楚庄王并没有放弃争霸中原的野心,而是继续发动战争,史载其灭国二十六,开疆三千里,并打败了中原霸主晋国和郑国,终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楚国达到了历史上的全盛时期。

可是,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盛极而衰,是为世势。楚庄王之后,楚国再也没有了昔日的辉煌。为了争夺王位,父子、兄弟、叔侄、王子贵族自相残杀,弄得乌烟瘴气。臣子之间,互相猜忌、中伤、陷害,不再同心协力,一致对外。更有那当权者,趁机玩弄权术,媚上欺下,颠倒黑白,导致民心失散,民怨沸腾。时局动荡,国内不定,其它诸侯国,对楚国虎视眈眈。曾经强盛一时的大国,此刻已是危机四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