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状元之争朝堂闻38(1 / 2)

曾淳小小年级竟然能在会试夺魁!

说实话,嘉靖看到徐阶亲自送来的会试榜单那都大吃一惊。

他都没想到曾淳能夺取会试第一。

还好,曾淳早早就跑过来欺骗了他一下,他倒也没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他只是下意识问了徐阶一句,“伯忠这么厉害?”

会试又叫“礼闱”,这意思会试就是礼部主持的,徐阶自然不可能让曾淳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徐阶之所以让曾淳以“真实”成绩夺取会试第一,那也是在为曾淳夺取状元造势,会试能夺魁,殿试的时候夺取状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他为了不让嘉靖起疑,那也只能当着嘉靖的面硬着头皮欺君道:“伯忠才华横溢,着实世间罕见。”

嘉靖一听徐阶这么说,也就没有再怀疑了,这世间并不缺天才,嘉靖前期的文渊阁大学士费宏那就是十九岁便高中状元,而且人家那也是十六岁中举的,原本人家十六岁就能高中进士。

徐阶的另一个弟子张居正那更是个天才,这家伙竟然十岁就考取了秀才功名,十二岁的时候便参加了乡试,若不是他年级实在太小,主考官怕拔苗助长,没让他过关,恐怕这家伙十三岁就能高中进士!

曾淳和徐阶这对师徒一通忽悠,嘉靖这关他们是轻轻松松就骗过去了,那些会试没有上榜的举人却依旧有点不服。

他们当然不信凭关系进入国子监的曾淳和唐汝楫能凭真本事夺取会试前两名。

可惜,他们就是愣头青,搞不清状况,他们竟然连带曾淳和唐汝楫一起骂,一起告,这样自然是掀不起什么风浪来的。

因为曾淳是徐阶的弟子,唐汝楫是严世藩的心头肉,他们逮着两人一起告等于同时在跟朝中掌权的贪官污吏和清流作对,徐阶和严嵩父子自然不会让他们得逞。

他们如果稍微有点手段,配合徐阶告唐汝楫又或者配合严嵩父子告曾淳,那可能还有一点用,两个一起告,同时得罪徐阶和严嵩父子,他们能掀起什么风浪来才怪。

所以,他们落榜是有原因的,曾淳能夺魁也是有原因的。

严嵩父子一看曾淳会试夺魁,那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人家肯定也搞到会试考题了,而且很有可能是从他们这里搞到的。

不过,他们并没有选择出手,因为会试就是礼部主持的,徐阶就是会试主考官,他们出手就有点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嫌疑了。

而且,以徐阶的滴水不漏,人家敢让曾淳会试夺魁那肯定是早有准备了,如果他们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手,硬要揭开这场科举舞弊案,那很有可能会被徐阶倒打一耙,反而暴露了他们自己偷题的事,这种蠢事他们自然不会干的。

他们选择的是退而求其次,在殿试的时候帮唐汝楫夺状元。

京城沸沸扬扬闹腾了十多天,三月十五,殿试终于如期举行。

明初的时候殿试那是在金陵城的奉天殿举行,到了成组迁都之后就改成了在皇极殿前的广场举行,也就是早朝的地方。

这天一大早寅时许,曾淳又跟着几个兄弟坐着马车出发了,这次他们倒是不用绕一个大圈,他们直接从西单牌楼转西长安街,不过一刻钟左右也就到了皇城西长安门外了。

这一次他们也不用挤了,因为每次会试选取的贡士也就三百名左右,而且殿试也如同早朝一般,那是来了便能排队从东西长安门进入皇城,根本不会堵在外面。

曾淳是不慌不忙的拎着书箱拿着贡士腰牌进了皇城,很快便来到了午门外。

这里也就是推出午门斩首的地方。

当然,今天不是砍人,午门外聚集的也不是死刑犯,而是即将成为新科进士的考生。

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高中进士在这年头就是人生最大的喜事之一,原本这些考生还挺兴奋的三五成群站在一起低声聊着今后进入官场之中怎么一展抱负。

曾淳一来,他们却是不约而同的闭上了嘴,纷纷将目光聚集了过来,很多人脸上甚至都还露出了不屑之色。

很显然,他们都认为曾淳是靠作弊夺取会元的。

这个时候,一向胆小的杨守让却是勇敢的站出来,走到曾淳跟前拱手道:“伯忠,恭喜,恭喜。”

这家伙历史上或许是受了惊吓,发挥失常,嘉靖二十九年并没有考取进士,等到嘉靖三十二年又没机会了。

因为那时候他大哥杨守谦都被斩了,他二哥杨守鲁也吓得辞官回家避祸去了。

这会儿又不一样了,或许是有曾淳撑腰,他心里踏实了,发挥也很好,竟然也通过会试了,这一下杨门三兄弟那都是进士登科了,在大明朝那都是极为罕见的事。

小伙子,不错,有前途。

这就是现成的小弟,曾淳自然是毫不犹豫的收下了。

他拱手回了一礼,随即便搂着杨守让的肩膀低声聊起来,这样也避免了面对那些愣头青异样的目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