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随夫人(2 / 2)

叫她吃饭的人也是一个女子,长得很平实。但走到大厅却发现错过吃饭的点,没有几个人,只有些冷掉的汤,放在桶里,上边没有几片蛋花。

“去外边吃吧。”对方略微皱眉,“做事前吃好点才不会错。”

她们冒着寒风,来到水月寺镇上。正好可以出来打打牙祭,在水月寺里吃些大鱼大肉不是很方便的事,那里总要以清淡为本。

水月寺镇上的馆子都有着烟火气,噗地一声烧开了锅,把葱姜蒜放在里边爆炒,然后放肉进去。今天她们吃的是暴炒鳝片,里边有着红红的柿子椒和泡椒,清脆的黄瓜,还有木耳,鳝片更是美味,可以多吃两大碗饭。

这是岸芷这几天来吃到的最对胃口的饭菜,她除了吃饭,并想不到有别的话可以说,好像会冲淡美味般,注意力都在面前的暴炒鳝片上。

“你是不是很冷。”那女子见多识广,比起问胃口很好,显然声东击西的用词会更好。

“不冷。”岸芷喝了一大口热茶,“吃了这些,总算暖和很多。”

现在她也知道对面的人叫桂枝,年纪约四十多岁。这个名字让她隐隐约约想到杜荷。说来也真奇特,她碰到的这两个亲近些的人名中都带有花,一个是荷花,一个是桂花。虽说是巧合,但也未免太巧些。

“不奇怪。”桂枝平淡地说,“随夫人要炼丹,所以留下来的人名字中都要加入一种花草的名字,比如桂花。当然,你的不用,本来就有一个芷字。”

“却是为何?”岸芷不解。

“很好理解,作为引子。就好像以前的招娣。”事实上,随夫人大概率不知道自己要炼什么,会否炼出来,所以试图把周围人的名字中带有一点因子。”

炼金这件事,有迹可循的早在西汉年间,淮南王的《枕中鸿宝苑秘书》中有有记载。至于炼丹,倒是没有听说过,那些稀奇的丹,谁知道有没有好的作用。

“你来这多长时间?”她忍不住问。想起那句“君子见几而作”,世间万物多是不召自来,既然桂枝出现在她的面前,其中必有个由头,不然那些爬上通天的长梯般的人们来来去去,谁也没有停留。

“不久,才一年多一点。”尽管如此,桂枝仍然是水月寺中资格比较老的一批人当中的一个。

“那之前的人呢?”岸芷想到一个点。

“可能是炼丹太废脑子,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桂枝轻描淡写地说,“再者水月寺地处较为偏僻,不是闹市,在这里呆的时间长,又看不到太多期望,换个地方也有可能。”

她们吃完一大碗暴炒鳝片,又喝了两杯热茶,终于准备回来开始干活。

“但是很奇特的是,为什么早上不安排做事,要到晚上?”岸芷想到一个问题,就算是养足精神好干活,但她之前却是在那里呆了两个多时辰无所事事,虚掷时光,浪费精力。而且她自己每天到晚上就会特别疲倦,生物钟如此这般,生活的节奏使然,也是常事。

“我也不清楚。”桂枝想了想,“之前倒是没有注意过这个事情,可能是晚上外边很安静,点起灯火,挑起灯来,更有做事的感觉。”

傍晚时的暮色渐渐袭来,果然半个下午也没有旁的事。终于到晚上,岸芷感到疲倦的时候,桂枝过来示意一下,她总算可以从木桌旁起身,看看有什么可以做的。

事情不是很多,一个精干的小头目沉着地给十几个面无表情的人分配着任务。让这些人把放在院子里的水缸中的各式果子搬进来,运到炼丹炉中去。她们在夜色中来到院子里,看到大树投下一根长长的影子,而在树影之中,就有着几个很大的水缸。

“这不是苦力活吗?把水缸搬过去,其它的事呢?”

“其它的事不用我们管。”桂枝谨慎地低声说,“配方,放什么,放多少,都在她们自己人手中。”

岸芷不经意地转头看了一眼,看到随夫人站在大厅的窗口往外打量,密切关注着进展,两只眼睛发出精明的光。

缸里边的水漫过里边的果子,在月光的照射中波光粼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