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侠客演绎(一)42(1 / 2)

2006年,10月。

一场秋雨浇灌着这片土地,一场秋雨一场寒,却浇灭不了少男少女躁动的心。

计划犹如弦上的箭,有时不得不发。

在这个跑马圈地的时代,你能清晰感知这个时代的魅力,无论你是否害怕被淘汰,都难以避免必须接受一个结果。

被迫接受一个结果总是比主动接受一个结果要好,因为内心不纠结。

书生与剑客,联盟与对决。

经过一周的思量,这个如游戏画面一样的场景已经深深烙印在了孤苏皓的脑海里,久久都不能忘却。

这个时代已经远离刀光剑影很久很久,现在又突然从角落里跳出来,现在要把这个故事真实演绎出来。

这个故事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始呢?

生意人一定是要讲投入和回报是否能成正比的,只有投入而没有回报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去做的。

孤苏皓一直不愿意把自己定义为是一个生意人,也不愿成为所谓的生意人。

宁静的商业计划真的非常有意思,整体策划偏向于文娱。

追求的是顾客的体验感,同时对细节方面的追求也是达到了一个极致。

在一个虚拟情境去体验另外一种身份,老爷和丫鬟,侠客和书生……

10月末,孤苏皓的第一笔投资10万元打入了宁静的账户,这笔钱的投入不抱任何能够有回馈的可能这种希望。

完全是一种情怀,就比如金庸先生的侠客行,这种能够象征着某种精神或者是追求的事物,总是令人非常向往的。

宁静的创业之路,也是从一个籍籍无名的侠客开始的。

故事开始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虽然生性愚笨,却向往着仗剑天涯的梦想。

这个故事情境打造只在一个方圆几平方千米的古典小村落里,用“方寸之间”来形容,也很妥当。

演员并非来自影视城、大中小影视学院、专业演员,他们真的就是纯朴的山野小民、渔夫、小商贩和普通的百姓。

找到这些人并聚集在一起,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由于经费吃紧,他们只有极少极少的一些补贴。

因为热爱,所以有机会聚在一起。

在“天涯”上,一个身价千万的老板,表达了纵横驰骋商场之后的厌倦,于是写下了一句:愿为贩夫走卒,粗茶淡饭过余生,怎奈何心无所安。

宁静也是商业头脑清醒,看到后回贴:“书生与剑客,联盟与对决”欢迎您的到来。

商人居然感动了,接着追贴回复:世间真有这样的地方?俺愿前往!

一来二去,深入了解之后,商人便签了这份体验合同,六天五夜,188888元的至尊帝王级别的服务,全村人都配合表演。

这单生意算是开了一个极好的头,犹如给宁静打了一针强心剂,使得宁静的人生方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起来。

说起这事,宁静还一直咯咯直笑,完全停不下来,激动到双手一直颤抖,连说话都开始不利索起来。

这场演绎,光是群众演员就多达三百多人,因为热爱,这三百多群众演员多半都是为爱发电。

一百多人不仅没有要公司的钱,还自贴腰包,自己带着锅碗瓢盆来到这小小古村落生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