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边军入京61(1 / 2)

在朱由检下令征兵之后,历时良久,边军终于凑齐五千人进京。

这种效率,对比秦良玉的川军,真的是大大不如。

秦良玉早在去年便遣子马祥麟整军,今年年初,就由其带兵进京,已经出川,目前距离京师不过半月路程。

京营已招募士卒五万有余,骑兵五千余骑,目前正在整日训练,替朱由检巡视,震慑山西、山东。

太仆寺原计划在今年互市,购马两万匹,但朱由检却让其多准备茶叶、盐巴,多多购马,准备来者不拒。

林丹汗这种人,朱由检今后起势,必声讨,所以现在,要趁两方关系融洽时,多多采购自己需要的马匹、牛羊,已备将来征战。

“陛下,此次进京官军皆已交由英国公安置妥当。

户部郭允厚也已率众出发,经由天津行海岸,绕国土一圈,最后由陕西回京。”

底下,李标正在向朱由检汇报工作。

其余各部尚书、侍郎,及阁部大臣们也都在。

“其他各部呢?”

朱由检不明白这群人怎么这么喜欢开会,一召见就都跑过来了。

“各部均正常运行,所纳新科举子,也已顺利工作月余。”

钱龙锡上前道。

“嗯。”朱由检点头,道:“各部阵痛既已过去,当尽快恢复正常。刑部也该如之前商议一般,在各地设置署衙。

大理寺也是如此。

另,郭允厚为户部尚书,执掌户部,不宜离京太久,命他行至南京,就回京主事。”

“臣记下了。只是陛下!”李标想了想,还是说出口,问道:“今日京中开设的大明皇家商行是否为陛下所开设?”

“不错!爱卿何以教朕!?”

朱由检看李标一脸便秘表情,于是道:“若是劝朕关门,还是别说了。

皇家商行朕必须开设,谁也不能劝阻。”

“可是陛下…”杨景辰上前,还是劝道:“陛下亲自行商贾之事,是否有失体统!?

陛下前几日刚处罚国丈周奎,今又经商,如此离经叛道,百姓悠悠之口,恐常议论陛下。”

“那又如何?卿等不知皇家商行意义所在,朕也不怪你们。只是这遇事先否定的态度,应当改一改了。”

朱由检摇摇头,才重新看向下方,道:“皇家商行布天下之所望,会开遍大江南北,偏远山区,为民造福。

有皇家商行在,今后盐价虚高,米价飞涨之事,可以有人阻止。”

“臣有愧!”

李标急忙低头道歉。

“臣等有愧。”

大臣们也急忙道歉,

“早在卿等劝阻之前,就有数人觐见,劝朕不可与民争利!”

朱由检淡淡道:“朕不知是你们这些朝中大员见识浅薄,还是他们沆瀣一气,不顾民众死活。

辽东物价飞涨,难民遍地,你们都看不到,朕不过开设一小小商行,却都盯上了,就有这么多人进言。

莫非是百姓性命不重要!?”

“陛下!臣正要进言。”

李标急忙道:“开春之后,京中难民聚集,臣与诸多大臣商议,认为应开仓放粮,组织人员兴修水利、修整道路、建设房屋、加固城防,并开荒安置难民。

余下者,可遣至山西、山东等地,由地方官府负责安置。”

“还不错,不过此事不用你们操心了。”

朱由检接过奏本,没看,直接扔在一旁,道:“这些难民都是朕让人送进京城的。”

“陛下!?”

群臣震惊。

“今岁年初之时,朕曾向天下下旨,号召各地人员来京务工。

只是应者寥寥。”

朱由检走下台阶,踱步出殿,望着天空,道:“京中人手不够,所以朕才自耗钱粮,命人送辽东、陕西难民入京。”

“陛下!?如此多的难民聚集,臣恐生变!况且,万一有瘟疫流传……”

李标及几位大臣立马走出,虽然没有祥说,但是言语之意都是劝阻。

而朱由检却不在意。

“有虎贲、背嵬两军镇守,卿不用担心生乱。

至于瘟疫,只需派人预防即可。”

朱由检没有回头,朝着一众大臣们挥挥手,道:“怎能因些许困难,就弃地方难民于不顾?

看不到,不等于不存在。难民也是我大明百姓,今在各地受苦,若能帮衬,朕身为天子,义不容辞!”

但在这个医疗并不发达的时代,一点小问题都有可能要人命,所以朱由检也是十分小心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