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朝堂改制38(1 / 2)

崇贞元年元月十九日,朝会。

由于内阁,六部官员没多少人了,所以朝会地点被改在乾清宫暖阁中进行。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循例过后,李标首先上前催道:“启奏陛下,如今内阁与六部官员缺额严重,还望陛下早日决断,定下各部主官,以保证朝堂正常运行。”

“知道了,两日后答复与你。”

朱由检挥挥手,又说道:“昨日元辅所理的章程,朕看过了。”

俸禄事关百官心思稳定,所以朱由检破天荒的没有拖延。

朱由检继续道:“我大明朝俸禄为太祖高皇帝所定,时至今日,早已不合时宜。

元辅的章程朕参考京中米价、布价、油价等多方面因素对比,认为切合时宜,可行!

朕已批阅准行。今后,各部各司官吏俸禄,皆由此作为参考。户部你要尽快整理名单,确认金额,呈报于朕。”

明代官员的俸禄不止白银,还有粮油、布匹、香料等,朱由检将官员俸禄上调了一点点,其他全部纳入养廉银,等官员做出功绩再发出。

“谢陛下!臣必当尽快整理出具体数额,呈于陛下!”

难道陛下准备将官员俸禄也掌握手中,郭允厚不知该喜还是该忧。

喜的是如今户部权力大涨,各部都要望着户部做事。忧的是,陛下掌控欲如此之强,今后户部收到的钱粮恐怕只会越来越少。

“至于养廉银!”见诸多官员都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朱由检心中一笑,道:“养廉银定为每年十一月发放,不过,具体数额还未定下,等朕再观政数月,再定下数额。”

“陛下仁心,臣等拜谢。”李标拱手拜道:“另外,陛下所言将胥吏纳入官员体制中之事,臣以为宜朝会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可。”

朱由检点头同意。

但其实他点不点头也无所谓,此事朱由检已经决定好了,不管内阁六部同不同意,他都要施行。

内阁如今空了大半,六部也就户部、工部还有尚书主官,其他各部连个侍郎都没有,就算他们都不同意,也没多少人。

“启奏陛下。”

阁臣钱龙锡上前道:“臣以为此法可行。只是胥吏多为地方豪族,少有教化,若直接升任主官,臣恐贪污腐败之事盛行。”

其实明代吏员大多是科举落榜之人充任,百官虽不会当他们是自己人,但他们总算还是官,所以文官虽极力压制但还是多少有些认同感的。

但胥役却根本不是官,不经科举、不入编制,由地方直接纳入,此举一出科举基本等同于废掉大半,所以百官基本不可能答应。

“是啊,陛下,胥吏之中多有判罚之人,若令其担任主官,恐百官心有怨言。”

来宗道也上前一步说道。

“陛下,胥役多为乡人,臣恐其得权之后鱼肉百姓。”

阁臣杨景辰也上前反对。

“陛下,诸公所言非虚,臣就听闻有不少胥吏乃是花钱买额,不可重用。”

阁臣刘鸿训也上前劝阻。

放眼望去,内阁之中,只有李标与一向懦弱的周道登没有反对。

但朱由检知道李标其实也是反对此举的。

而周道登前几天已经递上辞呈,只不过朱由检没批,所以还没走,如今摆烂罢了。

朱由检也知道他们反对的原因,这种政令一旦推行,他们这些大臣是要被天下读书人戳脊梁骨骂的。

可那是他们的事,朱由检才不管这些:“此乃因噎废食。若是百官都清正廉洁,那要六科与都察院何用?

再说,胥吏多年任职,于政事熟悉,为何不能因此升迁?”

朱由检无比庆幸自己拖延补齐官员之事,不然此时还不吵翻了天。

闻言,钱龙锡退下了,他知道自己劝不住朱由检,所以也就不想废话。

而来宗道却还不肯放弃,他大声道:“陛下!胥役多不识字,此举恐为天下耻笑!”

“来卿,”朱由检摇头道:“胥役人数众多,莫不是来卿以为朕乃昏庸之君,会让所有胥役全都升迁任职吗?”

“臣不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