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徐光启(1 / 2)

一个月后,徐光启进京。

“臣参见陛下。恭请陛下圣安。”

徐光启年老,故而他参拜之后,朱由检就立即走下台阶迎了上去。

“朕安,来人,赐座!”

朱由检亲切拉住徐光启,搀扶他落座。

“卿年纪老迈,朕本不忍心卿受舟车劳顿之苦,只是卿之才遗于野,实乃国之不幸。故朕才忍痛召卿回京。”

徐光启,“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是历史课本上亲自认证的人,这足以证明他的才能。

这样的人,朱由检对他真是印象深刻、喜爱非常,所以在《大明会典》中一看到他的名字,就立刻派人去请。

而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朱由检又反复翻看了他的履历和奏折,发现自己还是有些小瞧他了。

原先还以为这徐光启只是在西学上有所研究,可细看之下才发现这徐光启于军事、历法、农业、数学上都有很深的见解,简直可以说是全才。

他曾上书《甘薯疏》,著有《农遗杂疏》、《几何原本》、《农政全书》等书籍,都是农学经典之作。

并且他还多次上书朝廷要求朝廷注重火炮,对火器战争也有所探究,也曾亲自在昌平、通州练兵。

这样的才能,他在野一秒朱由检都觉得自己有罪。

“敢问陛下召老臣入京是有何吩咐?”

徐光启相貌平和,眼神深邃,充满智慧。

“唉,如今国事艰难,外有骚乱,内有党争,诸事不顺。”

朱由检惯例先忆苦再思甜,道:“然朕前几日偶得书一本,名为《农政全书》,朕翻阅之,以为经典,后得知乃卿之大作,不由得心中狂喜。

卿之大才乃国之重器,不可不察。

朕,欲设一机构,名为国器院,取国家重器之意。拜卿为国士,领院监之职,专事研究,直属于朕,不受六部、内阁掣肘。”

国器院?

徐光启摸着胡须,问道:“敢问陛下,不知这国器院所事为何事?”

“国器院所事之事,卿且听朕言。”

朱由检闻言站起身来,缓缓道:“目前我朝火器、刀刃、盔甲、箭矢各有样式,各地虽各有标准,然执行不严,互不统一,故而将士用起来极不顺手,容易出现差错。

国器院成立以后,卿头等大事是要为朕重新厘定制作标准。今后所有武器、装备皆要按卿之标准执行制作、查验。”

“嗯,此事不难。”徐光启捻着胡须自信笑道:“此事只需对不同材料了然于心,因地制宜,便可成事。”

“卿之才朕自然信服,此事就烦劳卿费心了。”

朱由检牵住徐光启手掌,缓缓道:“朕潜邸之所——信王府,就为国器院之所在,交付于卿,国器院一应规章制度由卿自理,只需之后禀报于朕。

另外,国器院一应供给无需烦劳卿费心,朕每月自会供应。

卿且切记,国器院日后研究之成果意为为朕重新厘定度量衡,编定天文历法,整理更新军备、改善民生、总领家国建设。

朕,对之寄厚望予卿。”

“臣…臣怎敢不竭尽全力以效命陛下乎?”

徐光启拜倒在地,口中高呼:“陛下所托之事,臣必不推辞。”

以徐光启的眼界,他自然知道这国器院代表着什么。

新君这是想要重开墨家机关道,行公输班之事。此事若成,他将为万世之祖,从此封圣,世受香火。

返回